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提高干部应急处突能力

作者

赵倩男

中共通辽市科尔沁区委员会党校028000

摘要:本研究探索提升干部群体危机应对的心理策略,着重研究心理抗压能力,情绪调节,认知偏差及团队协作在应急决策中的作用。提出强化心理抗压和应急反应训练,构建情绪管理和心理干预机制,健全心理沟通机制3项优化对策。通过上述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干部应对危机的心理素质与应急处置能力,并对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关键词:干部群体;危机应对;心理策略;应急处突

引言

随着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干部群体对应急处置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心理因素对危机应对的影响往往被忽略。干部心理抗压能力,情绪管理和决策能力对应急反应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干部危机应对所面临的心理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心理策略的对策,从而促进干部群体应急处理能力与团队协作效率的提高。

一、干部群体危机应对的特点

(一)应急处突中的心理反应与应急决策能力

危机应对时干部的心理反应通常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决策的质量与应急反应效率[1]。在危机情境中,干部通常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会出现焦虑,恐慌或者迷茫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波动会使决策延误或错误。干部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并通过情绪调节和心理适应策略来沉着应对,迅速作出应急决策。同时心理弹性又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干部在压力环境下快速恢复和调整心智,提高干部应急决策灵活性与准确性。通过心理素质的提高,可显着加强干部对危机的决策能力,从而促进总体应急处突能力的提高。

(二)心理抗压能力与应急反应速度的关系

心理抗压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干部面对危机时应急反应速度。干部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心理压力太大,会造成决策迟缓,反应迟缓[2]。有效的应急处置既需要快速地获取信息并作出判断,又需要在快速变化的情况下迅速地作出决策。干部若心理抗压能力不足,就易出现过分紧张或者害怕的心理,进而影响决策及时性与准确性。增强干部心理抗压能力非常关键。通过经常性的心理抗压训练及心理素质的提高,使干部在突发事件中能够沉着应对,快速发现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应急反应速度与效益。

(三)危机中的情绪调节与领导力表现

危机处理过程中干部情绪调节能力非常关键。领导者如果能够对个人情绪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可以在高压情境中思维清晰、决策沉着。它不仅关系到领导者的个人绩效,而且直接关系到团队合作和总体应急效果[3]。好的情绪调节可以减轻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张感,促进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决策效率。特别是危机情境中,干部情绪管理和领导力息息相关。领导者通过情绪调节策略可以提高团队心理韧性和危机应对能力以保障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二、干部群体危机应对的存在问题

(一)危机中的心理疲劳与应急反应迟缓

干部长期从事应急任务心理疲劳往往会造成反应迟钝,应急决策效率不高。在突发危机情况下,连续高压环境将逐步降低干部心理承受力,从而影响他们快速反应及决策质量。尤其是经过几次危机处理后,干部可能会产生情绪低落,判断力降低等心理疲劳,会弱化应急处突作用。

(二)决策中的情绪干扰与认知偏差

危机应对时,情绪干扰常常是干部决策中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甚至造成过度反应或者决策拖延。与此同时,干部在压力环境中还易出现认知上的偏差,比如过于乐观和确认上的偏误,使决策缺乏理性。情绪与认知偏差会给应急处置效果带来很大影响,常常会造成误判,应急措施不合理。当干部出现危机时,情绪管理与认知调整就变得更加重要。

(三)缺乏有效的心理支持

在危机应对过程中,干部不仅要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还需应对自身的心理压力。然而许多干部在处理紧急情况时,缺乏必要的心理支持机制,往往导致其心理状态出现波动,甚至影响决策质量和应急处置效果。缺乏有效的心理支持,使得干部在高压情境中容易感到孤立无援,情绪易波动,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无助等负面情绪,严重时可能导致心理失衡或决策失误。

三、干部群体危机应对的心理策略优化对策

(一)构建心理抗压能力培养与应急反应训练体系

危机应对期间,干部心理抗压能力非常关键。对此,我们要经常性地进行心理抗压和应急反应相结合的培训,以协助干部应对突发事件沉着应对,快速决策。培训内容要包括应急决策,快速反应及心理调节,目的是增强干部对高压环境的心理适应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心理抗压训练既有助于干部对自己情绪的了解与调整,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心理韧性。这种心理弹性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干部面对信息不全,压力大等情况下的应变能力。通过模拟演练各种危机场景,干部们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现实中的应急反应并磨练出迅速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本领,还可以通过心理调节技巧的综合运用促进危机处理高效准确地进行。模拟训练的压力情境可以帮助干部熟悉高压状态的工作节奏,继而能在现实危机时沉着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提升队伍整体应急能力。

(二)建立情绪管理与心理干预机制

危机处理时,情绪管理对干部决策非常重要,情绪波动若不能得到有效调控,就会造成决策失误。对此,我们要促进干部在危机应对时进行情绪管理和心理疏导方面的训练,借助一系列情绪调节技巧来帮助干部进行情绪识别和管理,以免因情绪失控而出现错误决策。培训课程应当涵盖如何管理压力、情感的自我控制以及情感的表达等方面,以协助干部在面对危机时能够保持头脑清晰和做出理智的决策。建立专业心理支持团队及机制可以对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干部进行及时心理干预和康复,帮助他们减轻压力,重新获得心理平衡,从而保证了干部在长时间高压环境中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应急处置能力。特别对于长期参与危机应对的干部,心理支持团队可以给予持续关注与疏导,避免心理疲劳而降低能力。同时领导者情绪调节能力对团队应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领导者要以自己情绪稳定、情绪管理有效为榜样来指导队伍,保证整个队伍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应急能力强、危机发生时反应快、效果好。

(三)加强心理沟通机制

危机应对过程中,干部间的心理沟通机制至关重要。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常常给干部带来巨大的压力,容易导致情绪波动和心理障碍,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有效的心理沟通能够帮助干部更好地管理压力、调节情绪,减少心理隔阂,从而提高应急反应的协调性和高效性。

在此背景下,建立一个高效的心理沟通机制尤为重要。通过定期的心理疏导和沟通培训,可以帮助干部们了解并应对危机中的心理挑战,增强心理韧性和团队凝聚力。这种机制不仅有助于减轻干部的心理负担,还能有效推动信息的畅通流动和决策的快速实施。通过建立定期心理沟通的渠道,使干部能够及时分享困惑与压力,化解因紧张和焦虑产生的误解和冲突,确保在危机处理中能保持冷静和理性。同时,这种沟通机制还能够增强干部的归属感与责任感,确保团队的整体应急反应能力更为迅速和高效。

总结

本文对干部群体危机应对心理挑战进行分析,着重研究心理抗压和情绪调节的影响。通过强化心理抗压及应急反应训练,构建情绪管理及心理干预机制,健全心理沟通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干部应急处置能力及团队协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曹思雨,陈慰,李琪婷.提高公立医院年轻干部七种能力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 2023, 21(1):128-132.

[2] 刘文琴.新时代干部应急处突能力与需求评价研究——基于甘肃省的调查[J].中国应急救援, 2024(2):4-10.

[3] 郑冬梅.以系统观念和方法提升基层青年干部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2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