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烟用材料成本控制研究

作者

陈欣

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与控烟政策趋严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烟草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烟用材料采购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突破口。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烟用材料采购成本结构、存在问题,提出优化思路和方向,为推动烟草企业采购成本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烟用材料 成本控制

引言:近年来,国内烟草行业持续推动产品创新升级,特色化、差异化的包装工艺和多样化的烟用材料需求,使得烟草工业企业在采购环节面临着持续加大的成本压力。面对这一形势,对采购环节的成本管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提升经营意识、加强成本分析、加强工艺改进,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1.烟用材料成本现状分析

1.1 原材料价格波动显著

烟用材料采购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以铝箔纸为例,作为卷烟包装的关键材料,其价格与国际铝期货市场高度联动。由于全球铝土矿供应、能源成本、贸易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铝价常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征,导致铝箔纸采购价格年度波动区间通常维持在15%-20%的水平。除金属材料外,纸浆类原料同样受国际市场供需关系影响,价格波动幅度可达10%-12%。这种原材料价格的不可预测性,给企业的采购预算编制和成本控制带来了较大难度。

1.2 质量与技术成本持续攀升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要求的提升和防伪技术的迭代升级,高端烟用材料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以烟标为例,全息定位烫印、微缩文字、可变二维码等先进防伪工艺的采用,使得材料采购成本较普通产品增加30%-50%。同时,为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水性油墨、无溶剂复合等新工艺的应用也带来了10%-15%的额外成本。这些技术和质量升级虽然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但也显著推高了企业的采购支出。

1.3 隐性成本问题日益凸显

在显性成本之外,烟用材料采购中还隐藏着诸多不易量化的隐性成本。首先是供应商转换成本,包括专用模具重制费用、工艺验证成本等;其次是质量缺陷带来的返工成本,包括材料报废、生产线停机损失等;再次是库存积压造成的资金占用成本。据测算,这类隐性支出往往容易被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所忽视。特别是在推行降本措施时,若仅关注显性价格的降低而忽视隐性成本,反而可能导致总成本不降反升。

2.存在问题

2.1 成本控制意识存在片面性

部分烟草企业在采购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成本控制短视行为,过度强调采购价格的降低而忽视质量标准的匹配性,导致生产的卷烟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续质量整改费用不仅抵消了前期"节约"的采购成本,更导致企业品牌形象受损,市场信任度下降,这种"唯价格论"的采购导向,反映出部分企业对"降本增效"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未能认识到成本控制应该是质量、价格、服务等多维度的综合平衡。

2.2 隐性成本管理体系缺失

烟草企业采购管理中对隐性成本的认识和管理严重不足。首先,使用成本管控缺位。供应商为满足降价要求在原材料方面或配方上做了微调,导致卷烟产品在上机生产时出现不适应,影响生产效率,造成生产损失;其次,供应链风险成本被低估。部分企业对关键材料存在严重的单一供应商依赖,存在烟用材料“卡脖子”。这些隐性成本往往在事后才被发现,但损失已经难以挽回。

2.3 价格分析缺乏专业技术支撑

烟用材料采购面临特殊的定价分析难题:一方面,材料种类繁杂,仅烟标类就涉及纸张、油墨、工艺等数十个细分品类,同类材料因基材规格、防伪工艺等差异,单价差异可达3-5倍;另一方面,成本构成复杂,涉及原材料价格、工艺难度、专利费用等多重因素,且相关数据分散在供应商、行业报告、市场调研等不同渠道,数据真实性和时效性难以保证。现行的采购制度主要侧重流程合规性管控,对如何进行科学的价格分析缺乏具体指导,导致采购人员在面对供应商报价时,往往只能依靠经验判断,难以进行精准的成本核算和价格评估,这已成为制约采购效益提升的重要瓶颈。特别是在新材料、新工艺的采购中,由于缺乏历史数据参考,价格分析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3.构建多维平衡的烟用材料成本控制体系

3.1质量-成本-效率的动态平衡机制

在烟用材料采购实践中,必须建立三维度平衡模型。

首先,在质量维度建立分级管控体系。根据材料特性将质量指标划分为关键指标(A类)、重要指标(B类)和一般指标(C类)。其中,A类指标如接装纸透气度、烟标印刷精度等实行"一票否决"制;B类指标如包装材料色差等设置允许偏差范围;C类指标如辅助材料外观等实施常规抽检。同时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质量监控。

其次,在成本维度实施TCO(总拥有成本)管理模式。除直接采购价格外,需系统核算以下成本要素:质量检验成本、库存持有成本、供应风险成本、技术转换成本等。通过构建TCO计算模型:TCO=采购价格+质量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转换成本,实现成本评估的全方位覆盖。

再次,在效率维度推行供应链协同机制。建立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度(战略级、优选级、备选级),实施差异化管理;推行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将常规材料库存周转天数控制在15天以内;开发采购协同平台,实现需求预测共享、订单状态可视、异常情况预警。对交货周期实施"20天标准",对战略供应商要求≤15天,对备选供应商允许≤25天,但需支付延期违约金。

3.2隐性成本显性化管理方案

在烟用材料采购过程中,隐性成本往往成为成本管控的盲区。为系统性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多维度的隐性成本识别与管控体系。

首先,构建科学的隐性成本分类矩阵。基于对行业典型案例的深度分析,重点监控四类成本:质量风险成本、供应中断成本、技术锁定成本、合规风险成本。

其中,质量风险成本包含质量缺陷导致的返工、报废、召回等直接损失,以及品牌形象受损等间接损失;供应中断成本则包括紧急采购溢价、生产线停滞损失等;技术锁定成本主要体现为专用模具投入、工艺验证等沉没成本;合规风险成本则涉及环保违规处罚、知识产权纠纷等潜在风险。

其次,开发动态的成本预警指数(CWI),当指数超过阈值时触发管理干预。给四大隐性成本赋予一定系数,如:CWI=0.4×质量风险系数+0.3×供应中断系数+0.2×技术锁定系数+0.1×合规风险系数。各系数通过量化指标计算得出,例如质量风险系数=近期质量异常次数×严重程度等级。当CWI超过预设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三级响应机制:一级预警要求提交分析报告;二级预警启动专项审计;三级预警实施采购冻结。

再次,建立配套的管理干预工具包。(1)质量成本控制模块:实施供应商质量保证金制度,建立质量问题追溯数据库;(2)供应风险对冲方案:对关键材料保持2-3家合格供应商,建立战略储备;(3)技术依赖破解策略:推行工艺标准化,要求供应商开放接口协议,降低转换壁垒;(4)合规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合规审计。

3.3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

烟用材料采购数字化转型需要采取分阶段递进式实施策略,确保系统建设的稳健性和实用性。

第一阶段建立烟用材料基础数据库,重点整合近几年采购交易数据,如供应商主数据库、材料标准库、价格信息库、市场行情数据、合同档案库、质量检测库等,同时建立数据治理规范,确保数据准确率和完整率。

第二阶段部署智能分析模块,重点建设价格预测引擎、供应商风险评估、采购异常检测等智能分析功能,实现对某类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跟踪与预测,构建供应商风险评估模型,识别异常交易价格等。

第三阶段构建决策支持系统,重点构建采购方案优化、库存智能补货、应急采购决策,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在质量、成本、交货期等多目标约束下生成最优采购策略。

烟草企业要实现降本增效目标,必须在烟用材料采购环节建立构建系统化、全流程的成本管控体系,不仅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更能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赢得持续发展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魏延峰吕飞王运红等.基于主原料价格预测与大数据思维的卷烟装潢材料定价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17).

[2]张漫辉梁家伟尹俊飞.卷烟材料采购成本预测模型与应用[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