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划的创新策略研究

作者

杨杨

重庆市忠县白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 404300

摘要:通过探讨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划的创新路径,重点分析内容融合、形式创新、技术应用和组织变革这四个维度的实践策略,提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沉浸式体验设计、数字化平台建设等具体方法,为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力和参与度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划

引言:

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态势,传统群众文化活动模式面临参与度不高、吸引力不足等诸多挑战,通过结合当前文化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数字技术发展和社区治理创新的背景,探索群众文化活动在内容、形式、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策略,旨在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提供可操作的组织策划方案。

1.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与现状分析

1.1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特征

1.1.1活动形式的广泛性

群众文化活动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参与主体具有全民性,在社区广场上不管是晨练的老年人还是放学后的青少年,不管是全职妈妈还是下班后的上班族,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居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形式,就拿某社区夏季纳凉晚会来说,参与者年龄跨度从5岁幼儿园小朋友到80多岁退休教师,切实体现了“全民参与”这样的特点,这种参与的广泛性既丰富了活动的内容也促进了社区成员间的交流融合,使其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1.1.2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现在的群众文化活动已经打破传统歌舞表演单一模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局面,就拿某市文化馆年度活动来说,既保留了书法戏曲等传统活动项目,又新增手机摄影大赛短视频创作等数字文化内容,还设置结合节气特色的主题市集相关活动,这样的多样性既满足了不同群体各种各样的文化需求,也反映出当下时代发展进步的显著特征,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这样的特殊区域,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相互碰撞常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新形式。

1.2当前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1.2.1组织模式单一化

虽然活动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但不少地区的组织模式依旧停留在“政府主导 - 群众参与”传统框架里,某区文化站进行的调研显示,一大半的活动仍然是由文化部门直接策划实施,缺少社会力量的深度参与,这样的模式很容易使得活动内容出现程式化情况,像春节必定举办联欢会、重阳必定举办敬老活动,难以持续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部分社区甚至出现了“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倾向。

1.2.2 群众参与度不足

看起来热热闹闹的活动现场常常会把实际参与率不高的问题给掩盖起来,在社区读书会活动中,大部分社区居民只是偶尔来活动现场进行围观,年轻人在这类活动中的参与度尤其低,主要原因在于活动时间和工作时间相互冲突、活动内容缺乏足够吸引力等,线上活动的兴起虽说扩大了活动覆盖面,但“点赞式参与”很难形成深度文化互动让活动效果大幅降低,这种参与度的不平衡状况严重制约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2.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划的创新策略

2.1 内容创新策略

2.1.1 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

在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这个事儿上,把传统非遗技艺跟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是重要创新方向,就像某社区把传统剪纸艺术和时尚文创产品开发结合起来,还邀请非遗传承人指导居民创作具备现代审美的窗花、书签等作品,这样既传承了技艺又满足了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要让传统文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进现代生活,还有个成功案例是将传统戏曲表演融入现代剧场艺术,借助灯光、舞美的创新呈现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

2.1.2 地域特色文化的深度挖掘

每一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文化资源等待开发利用,某江南水乡小镇把本地特色的船工号子和渔歌等元素融入文化活动,精心组织举办“水上音乐会”让居民在摇橹船上欣赏表演,既充分展现出地域文化魅力又打造出独特的文化体验,在少数民族地区能够深入挖掘民族节庆与服饰和饮食等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开展主题活动让群众在参与过程中感受文化认同,这种深度挖掘文化资源的做法要避免出现表面化现象,需要文化工作者认真做足功课真正把握文化精髓。

2.2 形式创新策略

2.2.1 线上线下联动模式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之下,线上线下相结合已然成为文化活动新常态。某市图书馆开展的“云上读书会”活动,在线上通过直播的方式开展名家讲座,于线下组织书友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沙龙,成功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互动范围的延伸。社区文化活动同样能够采用“线上报名+线下体验+线上分享”模式,以此扩大活动在居民群体中的影响力。就拿亲子手工活动来说,可以提前在微信群里教学如何准备制作材料,在线下集中时间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完成之后在社交平台展示亲子共同完成的作品。这种活动模式既保留了现场互动所带来的温情,又拓展了居民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2.2.2 沉浸式体验活动的设计

打破传统那种“台上表演、台下观看”的模式,沉浸式体验促使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某历史文化街区所打造的“穿越集市”活动里,参与者身着古装去体验传统手工艺、品尝古法美食,在特定情境当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社区能够借鉴这样的思路,把普通的活动场地借助主题布置、角色扮演等方式改造成沉浸式空间,让居民于参与过程里自然而然融入活动氛围,获取更为深刻的文化体验。

2.3 技术创新策略

2.3.1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短视频平台以及直播这类新媒体给文化活动增添了全新活力,某区文化馆所开设的“非遗直播间”邀请传承人线上展示技艺,观众借助弹幕互动打破了地域方面的限制,AR技术能够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比如在社区活动里设置AR扫码打卡点,参与者通过手机就可以看到虚拟的文化展示相关内容,这些技术应用需要注重适老化改造避免把部分群体挡在活动门外,关键之处在于要让技术服务于内容而并非为了炫技去使用技术。

2.3.2 数字化平台的搭建

建设一个统一的数字化文化服务平台已成发展趋势,某市所开发的“文化云”平台整合活动预约、文化慕课、数字展馆等功能,居民能够一站式获取各类文化资源,社区层面可建立微信群、小程序等轻量化平台用于发布活动信息并收集群众反馈,平台建设需要注重用户友好性并简化操作流程,同时还要加强内容运营以此保持平台活跃度,数字化平台的价值是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文化资源精准对接。

2.4 组织模式创新策略

2.4.1 政企合作模式

引入社会力量是破解资源瓶颈的有效办法,某社区和本地文创企业合作举办手作市集,企业为活动提供物料方面的支持,社区负责组织活动参与者实现双赢局面,在大型文化活动策划过程中可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通过项目招标引入专业策划团队来提升活动品质,合作期间要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确保文化活动公益属性不被商业利益冲淡 。

2.4.2 志愿者参与机制

培育文化志愿者队伍可以有效缓解人力不足的问题某街道组建“文化管家”志愿者团队由热心居民负责活动策划与现场服务等工作极大提升了活动组织效率要建立志愿者培训激励和保障机制像提供技能培训颁发服务证书给予适当补贴等以此保持队伍稳定性尤其要重视发掘社区里文艺骨干退休专业人士等人力资源让他们在文化活动中发挥专长实现自我价值

结束语:

群众文化活动创新需要把握好文化传承与时代需求之间的平衡点,未来应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并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推动群众文化活动从“量”的普及向“质”的提升转变,真正实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毅超. 浅析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策略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22(23):99-101.

[2] 李峪霆. 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划创新策略[J]. 牡丹,2024(20):120-122.

[3] 童忠华. 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策略研究[J]. 神州,2020(15):257.

[4] 许红英. 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策略[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8(12):261.

[5] 邝妮. 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策略研究[J]. 新晋商,2020(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