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村落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融合策略研究
杨天成
河图街道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云南省保山市678000
摘要:传统古村落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建筑艺术和传统技艺。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古村落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困境和破坏风险。近年来,旅游开发作为一种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手段,逐渐与古村落保护工作结合起来,但如何在保护传统建筑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成为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旨在研究传统古村落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融合策略,分析古村落建筑的保护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旅游开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一系列可行的融合发展策略。研究表明,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和多方参与,才能实现传统古村落建筑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的旅游开发,确保其历史文化价值得到长久保存并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传统古村落;建筑保护;旅游开发;融合策略;文化遗产
引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传统古村落的建筑面临着毁坏、拆除甚至消失的风险。尤其在一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传统村落建筑不仅是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然而,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古村落的独特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部分地区的古村落建筑遭到过度开发,面临着破坏性改造和文化遗失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古村落建筑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将探讨传统古村落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融合策略,通过分析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政策,提出合理的保护与开发并行的策略,为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传统古村落建筑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一)古村落建筑的文化价值
传统古村落建筑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许多古村落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地方性文化和技艺,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学术价值。古村落的建筑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它还融入了生活、宗教、习俗等多种元素,展示了一个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社会形态。因此,古村落建筑的保护不单单是对建筑物本身的修缮,更是对其中所承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记忆的保护。近年来,学者们更强调对建筑材料来源、建造技艺以及空间格局的深入研究,以便在修缮时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真性,增强保护效果。
(二)保护现状的不足
尽管许多地区已意识到古村落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部分古村落的建筑由于年久失修,保护资金不足,修缮工作存在缺口。其次,由于缺乏系统性的保护规划,很多古村落建筑被随意改造,甚至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风貌。此外,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执行力度不足,也导致了一些历史遗迹和建筑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以河图街道河村西街为例,顺龙寺于于光绪十七年(1892年)重建山门戏台楼,因社会的变革,东河的数次修改开拓,文革期间的损毁,致使顺龙寺的三圣殿,大殿的东厢房,各耳房,花园,月台等均已毁坏无存,仅大殿,中殿稍完好,然也亦残破不堪,面目全非;天心桥、古戏台、魁阁等都因保护不善失去了原有样貌。
古村落建筑保护面临的挑战
古村落建筑的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过度的旅游开发可能会对古村落建筑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改变原有的村落生态和文化氛围,失去其历史的意义;而过于保守的保护措施则可能导致资源闲置,无法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应有的效益。因此,如何在保护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旅游开发与古村落建筑保护的融合机遇与挑战
(一)旅游开发对古村落保护的推动作用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古村落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旅游业的推动下,古村落的文化和建筑价值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古村落建筑保护的投资也有所增加。通过旅游开发,古村落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建筑保护和村落环境的改善。同时,旅游开发也能够提升古村落的知名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旅游开发与古村落建筑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二)旅游开发带来的挑战
尽管旅游开发为古村落建筑保护带来了资金和资源,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首先,过度的旅游开发往往会导致古村落建筑的破坏,尤其是在高峰期大量游客涌入时,游客的踩踏、环境污染、噪声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古村落建筑的保存。其次,部分旅游开发项目未经严格审查,可能导致商业化过度,改变古村落的原始面貌,造成文化遗失。最后,旅游业的发展可能带来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引发古村落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到传统文化的延续。如何在市场化运作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找到平衡,仍需深入研究。
(三)融合发展中的机遇
在挑战中亦蕴含机遇。一方面,社会资本的介入可为古村落提供稳定的保护资金;另一方面,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开发,如民宿、文化体验、手工艺展示等,能够将古村落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收益。
三、传统古村落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融合策略
(一)科学规划与合理设计
在进行古村落旅游开发时,必须依据科学的规划进行合理设计。首先,要充分了解古村落的文化背景、历史意义和建筑特色,为开发和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其次,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根据古村落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承载能力,进行合理规划,确定可开发的区域和开发模式,以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和建筑造成损害。通过科学规划,能在保证古村落建筑的原貌和历史氛围的同时,实现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以河图街道河村西街为例,通过城市更新试点河图西街片区规划设计方案,重新规划公共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解决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完善绿化、亮化系统,房屋风貌统一,逐步往乡村旅游方面发展。
(二)保护与开发并行的管理模式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进行严格监管。建立“文化保护—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的保护模式,明确划定保护区和开发区,保护区内严禁商业化开发,仅能进行修复与维护;而开发区则可以进行适度的旅游设施建设,如游客接待中心、游步道等,但要严格控制开发强度,避免过度商业化。在开发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确保他们在旅游开发中受益,同时避免过度商业化对社区生活的干扰。
结论
传统古村落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融合,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和复杂因素的综合性课题。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和多方协作,可以有效实现古村落建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合理的开发模式不仅可以保护古村落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还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应加强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推动古村落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应建立长期监测和评估机制,持续优化融合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确保古村落持续焕发活力与魅力。
参考文献
[1]姚彧. 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湘西传统村落建筑风貌保护研究[J].山西建筑,2025,51(10):17-21+26.
[2]火陈晨,李广斌,嵇淋,王勇. 传统村落建筑遗产保护市场化路径研究——基于产权强度视角[J].现代城市研究,2023,(10):41-46.
[3]范静哲,徐小东. 传统村落建筑复合界面活态化保护与改造策略研究[J].新建筑,2023,(04):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