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设问与追问策略研究
扎西次仁
西藏日喀则市昂仁县卡嘎镇小学 西藏 日喀则 85850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而有效的设问与追问策略则是提高课堂互动、深化学生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而教材的设计通常包括一些引导性问题,通过设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尽管如此,现有的设问与追问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设问与追问策略,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思维深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设问与追问;有效策略;人教版;阅读教学
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核心部分,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和学习兴趣具有深远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问与追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自主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课文和教学内容,教材设计中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然而,当前许多课堂教学中,设问与追问策略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部分问题设置缺乏深度,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本文将从有效设问与追问策略的角度,分析人教版教材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设问与追问策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设问与追问现状分析
(一)设问策略的现状与应用
设问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常用策略,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细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教学大多数包含问题引导部分,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情节、人物以及语言表达技巧。然而,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设问往往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简单复述和表层理解,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例如,设问多为“课文讲了什么?”或“文章中的人物是怎样的?”这种问题设置虽然帮助学生理解了基本内容,但缺乏对学生思维深度的挑战和启发。此外,部分教师在设问时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提出的问题过于枯燥或过于复杂,未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感,导致课堂互动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成为提高设问有效性的关键。
(二)追问策略的现状与应用
追问是教师在初次设问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深入的提问,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拓展他们的理解和思维深度。追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纠正理解上的偏差,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追问往往被忽视或使用不当,部分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未能进行有效的追问,导致学生的思考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课文的深层意义。例如,教师提问“文章中的人物为什么这样做?”但学生回答后,教师未进一步追问“你从人物的语言、行动中看出了什么?”导致学生的回答停留在表层,没有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情感或价值观。有效的追问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表达。然而,部分教师对追问的运用技巧不足,未能做到及时、适当的追问,错失了激发学生更深层次思考的机会。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设问与追问策略的优化
(一)设计有深度的设问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设问策略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推动学生从表层理解走向深层次思考。有效的设问不仅仅停留在课文内容的复述上,还应该鼓励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人物、情感和背后的社会意义。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课文中人物的行为反映了什么样的价值观?”或者“作者通过哪些细节展示了人物的性格?”这样的深度问题,引导学生不仅仅理解课文,还能分析人物的行为动机、情感变化和文章的主题思想。此外,设问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共鸣,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思考课文内容的同时,反思自己的经验和情感。例如,通过提问“如果你是文章中的人物,你会怎么做?”鼓励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灵活运用追问策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追问是提升学生思维深度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追问,引导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思考。追问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例如:情感角度、逻辑角度、价值观角度等,帮助学生从多维度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追问时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例如,针对学生的初步回答,教师可以追问:“你认为这个人物的行为有什么特殊之处?”或“你认为作者在描述人物时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这样的追问能够帮助学生从更多角度分析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三)创设情境,增强设问与追问的互动性
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提高设问与追问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进入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激发他们的思考。例如,在讲解一篇人物描写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人物的对话和行为,然后提出相关问题:“你觉得这个人物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通过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和行为动机,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同时也能够增加课堂互动,提高设问和追问策略的效果。
结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设问与追问策略是提升学生思维深度、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手段。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文和问题设置,但在实际教学中,设问与追问的策略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优化设问策略,设计具有深度的问题,灵活运用追问策略,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未来,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改进设问与追问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效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朱媛媛.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25(2):14-16.
[2]伍淑琴.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5):4-6.
[3]陈迪业.审辩式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教师,2024(1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