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不是“万能药”:滥用危害大,如何正确使用?
曾永保
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中心卫生院药剂科644603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历程中,抗生素的出现无疑是一座里程碑。它拯救了无数因感染性疾病而濒临死亡的生命,让许多曾经致命的感染性疾病变得可防可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甚至滥用问题日益凸显,给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那么,抗生素究竟是什么?滥用它会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又该如何正确使用呢?
抗生素,人类健康的“卫士”
抗生素,也被称为抗菌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它们主要是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或者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制造出来的。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有的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无法维持正常的形态和结构而死亡;有的则可以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阻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肺炎、扁桃体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它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感染,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可以说,抗生素是人类对抗细菌感染的有力武器,为保障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滥用抗生素,危害触目惊心
尽管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但如果滥用,将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危害。
细菌耐药性问题
滥用抗生素是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当我们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时,细菌会逐渐适应这种药物环境,通过基因突变等方式产生耐药性。一旦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就会失去作用,使得感染难以控制。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因耐药菌感染死亡的人数多达70万人,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000万人。细菌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破坏人体正常菌群
人体的肠道、呼吸道等部位存在着大量的正常菌群,它们与人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人体的健康。抗生素在杀灭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误杀一些有益的细菌,破坏人体正常菌群的平衡。这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等问题,使人体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侵袭。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引发霉菌性阴道炎、伪膜性肠炎等疾病。
不良反应
抗生素还可能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毒性反应、二重感染等。过敏反应是抗生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毒性反应则可能对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二重感染是指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的过程中,由于正常菌群被破坏,一些耐药菌趁机大量繁殖,引起新的感染。
正确使用抗生素,刻不容缓
面对滥用抗生素带来的严重危害,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正确使用抗生素。
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应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医生应首先明确诊断,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并根据感染的部位、病原菌种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疗程使用抗生素,避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时,会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大多数感冒、咳嗽等症状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自行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法治疗疾病,还会增加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和正确使用意识,是预防抗生素滥用的重要措施。政府、医疗机构、媒体等应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知识,让公众了解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自觉抵制滥用抗生素的行为。
医疗机构加强管理
医疗机构是抗生素使用的主要场所,加强医疗机构的抗生素管理至关重要。医院应建立健全抗生素管理制度,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和评估,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同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合理用药水平。
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正确使用可以为人类健康带来福祉,滥用则会给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正确对待抗生素,让这一人类健康的“卫士”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应对细菌耐药性问题,保障人类的健康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