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药学干预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严海英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308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数量日益增多。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然而,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记忆力下降、对疾病和药物知识缺乏了解等原因,导致其用药依从性差,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影响疾病的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药学干预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通过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过程,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包括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用药教育、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药学干预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4 年 1 月—2025 年 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60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观察组中,男 16 例,女 14 例;年龄60~78 岁,平均(68.5±6.3)岁;患高血压20 例,糖尿病15 例,冠心病10例(部分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对照组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 61~79 岁,平均(69.2±6.5)岁;患高血压18 例,糖尿病16 例,冠心病9 例(部分患者患有多种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年龄 ⩾60 岁;(2)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且需长期服药治疗;(3)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心等脏器功能障碍者;(2)合并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3)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指导等。
观察组采用药学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药学干预小组:由临床药师、医生和护士组成药学干预小组。小组成员接受药学干预相关培训,掌握药学服务的方法和技巧。(2)评估患者用药情况:临床药师收集患者的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信息,评估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用法、用药时间等,找出存在的用药问题。(3)制定个性化药学干预方案: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药学干预方案。方案包括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提供用药教育、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等。(4)实施药学干预方案:药物治疗方案调整:临床药师与医生沟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对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调整,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例如,对于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若发现其正在使用的某两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血糖控制,临床药师可建议医生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5)用药指导:采用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如发放用药教育手册、举办健康讲座、一对一讲解等。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提高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例如,在讲解降糖药物时,告知患者不同类型降糖药的服用时间,磺脲类药物一般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双胍类药物一般在餐中或餐后服用,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胃肠道不适。(6)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告知患者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例如,若患者在服用降压药后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临床药师应评估是否为药物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疾病控制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调整药学干预方案。随访方式包括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微信随访等。
1.3 观察指标
疾病控制有效性:显效:血压与血糖均达到理想控制水平,且稳定性良好。具体为:收缩压 ⩽ 130mmHg 且舒张压 ⩽ 80mmHg,空腹血糖≤ 6.1mmol/L 且餐后2 小时血糖 ⩽7 .8mmol/L ;连续 2 周血压波动 ⩽ 5mmHg,血糖波动 ⩽ 1.0mmol/L ;头晕、头痛(高血压相关)或多饮、多食(糖尿病相关)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血压或血糖至少一项达到理想控制水平,另一项处于可控范围,或两者均处于较好控制范围但未达理想。具体为:收缩压 131~140mmHg 或舒张压 81~90mmHg,空腹血糖 6. 2~7. .0mmol/L 或餐后 2 小时血糖 7. 9~10 .0mmol/L ;连续 2 周血压波动 ⩽10mmHg ,血糖波动 ⩽2.0mmol/L ;相关症状明显减轻。无效:血压或血糖至少一项未达可控范围,或波动较大。具体为:收缩压> 140mmHg 或舒张压 >90mmHg ,空腹血糖> 7.0mmol/L 或餐后 2 小时血糖>10.0mmol/L ;连续 2 周血压波动 >10mmHg ,血糖波动 >2.0mmol/L ;相关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皮疹等。
用药体验质量:采用用药体验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用药质量进行评估,该问卷包括用药依从性、用药知识掌握、用药满意度3 个维度,每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用药体验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取t 检验,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X2 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控制有效率
观察组疾病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例 (%)]

2.2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1% )]

2.3 用药体验质量
干预前,两组患者 GQOL-74 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观察组GQOL-74 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QOL-74 各维度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随着机体功能衰退,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度和耐受性发生变化,反复用药现象增多。药学干预是指临床药师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用药问题,从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研究发现,药学干预对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有明显作用。通过药学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升疾病控制效果,提高患者的用药体验质量,对解决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践中,要大力推进药学干预,使老年慢性病患者能得到更高质量、更专业、更个性化的药学服务,从而使其早日康复。但由于该研究样本数量少,研究周期短暂,临床上仍有待于大样本多中心的长期随访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愿超 ; 金鹏飞 . 老年药学服务的特点和思考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5(02)
[2] 陆伟亮; 汤映. 药学服务干预对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11)
[3] 朱琦敏; 邵思敏; 张华剑; 王晓丹. 临床药师指导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药及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