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李萍
明光市新生小学239400
摘要:本文探讨了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文章从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优势和应用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渗透数学知识;教师还需要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此外,教师应当重视情境教学的反思和评价。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应用优势;应用措施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以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优势
(一)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普遍好奇心强,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而情境教学模式能够创设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1]。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应用场景,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主动去探究和思考数学问题,学习动机得到充分激发。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对许多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存在困难。情境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情境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去感知数学概念的内在本质,培养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起对分数的抽象认识,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措施
(一)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渗透数学知识
为了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场景和素材,如游戏、购物、旅行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2]。教学情境要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将数学知识自然地渗透到情境之中。只有精心设计且与数学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情境,才能在情境教学模式中发挥最大效用。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如在教室中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黑板、课桌、书本等物品的形状特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直观地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本质属性。教师可以提供多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的特征。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形成清晰的认识。
(二)在情境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直接经验,受到情感的感染,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敢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3]。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难点。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知识点为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长方形,询问学生:“如果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那么它还是长方形吗?”这一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关系的思考,学生可能会提出:“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那么它就变成了正方形。”通过这样的问题探究,学生能够理解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建立起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三)重视情境教学的反思和评价
情境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反思和评价。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每一次情境教学后,教师都要及时总结教学得失,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以优化后续的教学设计。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情境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师要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表现,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情境教学的感受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只有重视情境教学的反思和评价,教师才能不断提升情境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例如在实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情境教学后,教师要反思情境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问自己:所设计的情境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引发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思考?情境中融入的数学知识是否恰当?通过这些问题的反思,教师可以评估情境设计的质量,优化后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教师要评估学生在情境探究中的表现。在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是否能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式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本质属性。教师还要考查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深刻,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评估学生的探究表现,教师可以了解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此外,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反馈,找出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情境?在情境探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对教学还有哪些期待?
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时,要充分挖掘情境教学的优势,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教学模式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张静.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J]. 小学生(上旬刊), 2025, (02): 52-54.
[2]陈佳. 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文理导航(下旬), 2025, (01): 4-6.
[3]周超. 问题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J]. 江西教育, 2024, (43): 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