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初中音乐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宁兆卿
商洛学院陕西省商洛市726000
摘要:在初中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能够促使美育和德育的融合,对于初中生的成长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为初中音乐课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及资源。文中重点分析如何在初中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教育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促使学生更为全面的成长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程思政;教学
前言
初中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审美能力、艺术素养以及情感表达等诸多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进初中音乐课教学中,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通过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有机的融入思政元素,不但有助于音乐课教学内涵的丰富,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得学生在对音乐魅力感知体验的同时还能够接受无形的思想道德教育,促使美育和德育的协同发展。
一、发掘教学思政元素
(一)结合音乐作品背景
初中音乐教材中每一首入选的音乐作品都有着独特的创作背景,教师在音乐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这些音乐作品的创作年代、社会环境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引导学生对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解,进而将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掘出来。
如在对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向学生们对作品创作的抗日战争时期背景进行介绍,讲述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生存危机,以及中华民族儿女身上的不屈抗争精神,引导学生们在对音乐欣赏学习的过程中,从中体会出作品歌词以及节奏中体现出来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以及深深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激发带动起来。
(二)突出民族音乐文化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丰富,这些民族音乐作品不但有充满民族韵味的艺术魅力,也含有深厚的民族精神以及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教师需要再音乐课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对民族音乐作品的教学,引导学生们对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特点以及艺术内涵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并增强学生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如在对蒙古族长调民歌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蒙古族独有的生活方式、民族习惯以及长调民歌中所展现出来的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学生们可以在聆听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二、创新优化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教师在初中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们结合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设相应的情景,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将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道德内涵进行感知。
如在对《白毛女》选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们展示与歌剧内容相关的视频、舞台表演剧照以及相应的故事背景电影等,为学生们打造一个生动的欣赏情境,让学生们仿佛一下子穿越至白毛女生活的年代,从而能够情真意切的感受到这部歌剧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旧社会的黑暗以及人民对黑恶势力的反抗,进而将学生们对和谐社会的热爱之情激发出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小组合作法
在初中音乐课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对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沟通能力等进行培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结成小组,并借助合作学习的方式对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探究了解,通过合作能够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美育与德育融合教育效果。
如在对爱国主题音乐作品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的方式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并共同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及蕴藏于其中的思政意义等进行分析,之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将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汇报和交流。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们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得到思维上的碰撞,进一步感知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思政教育意义,增强“课程思政”与音乐课融合的教育效果。
(三)实践教学法
初中音乐学科的实践性本身就很强,需要学生去视唱练习、去运用知识进行创作练习才能够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逐渐提升,所以教师需要重视通过实践教学的方法增进学生在实践中对音乐魅力的感知,并在实践过程中接受思政教育。
如在音乐课教学之余可以积极的组织学生们参与到合唱比赛以及音乐歌剧表演等活动中,使得学生们能够在排练以及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荣誉感,感受到团队协力配合的重要性,对学生们的责任感进行培养。与此同时,在对比赛的作品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能够彰显积极向上思想的作品进行表演,诸如《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等,使得学生们能够在表演比赛的过程中提升其对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理解。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
初中音乐课教学评价不单单要对学生音乐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还应该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变化的评价。详细来讲,要对学生是否能够从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掘、理解和感悟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在红色作品、民族作品等学习过程中是否展现出爱国主义情怀、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等。如在对学生对每一红色音乐作品学习时,不单单要考察学生其中音乐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对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二)评价方式多元化
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诸如师评、自评以及互评等等,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感悟音乐课学习中的思政元素。教师的评价需要客观性,能够对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充分的评价,促使学生结合不足获得改进成长;学生自评和互评则能够帮助其更好的认知了解自己和他人,进而促使学生们积极进行自我反思以及相互学习。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对小组的合作成果进行评价之后,组织学生们进行自评和互评,从多个角度上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加以评价。
结语
综上,“课程思政”和初中音乐课教学融合是新时代教育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有助于音乐教学内涵的丰富,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通过在初中音乐课教学过程中对思政元素进行发掘,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等策略的事实,能够充分的将“课程思政”和初中音乐课教学相融合,促使美育和德育的双重融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做出贡献。在今后的初中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课程思政”的内涵以及融合方法等进行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和初中音乐课融合对教育质量以及学生发展产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子涵,刘扬.课程思政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J].三角洲,2025,(02):238-240.
[2]杨婉婷,胡阳.课程思政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大众文艺,2024,(13):144-146.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4.13.048.
[3]徐石伍,朱峰玉.课程思政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运用[J].乐器,2024,(06):40-43.
姓名:宁兆卿,出生年月:1983年6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济南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基金项目:1.陕西省教育学会2023年度课题(SJHYBKT2023081):“课程思政”融入初中音乐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2.商洛学院2024年“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24SWK034):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
3.商洛学院2024年优秀社科人才研究专项(24SKRC003):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