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体艺+”跨学科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作者

张小芬

泰兴市襟江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体艺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审美情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体艺教育往往局限于单一学科领域,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跨学科教育理念的提出,为体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将体育、艺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开发””体艺+”跨学科校本课程,能够打破学科壁垒,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体艺+ 跨学科

1.当前阶段”体艺+”课程建构与实施的问题

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推进”体艺+”跨学科校本课程的实践中,主要面临三重结构性矛盾。从课程开发层面看,传统学科壁垒与跨学科整合需求之间尚未形成有效衔接机制,体育、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合多停留于形式叠加,缺乏深度重构的课程框架。教师专业素养方面,体艺教师普遍存在跨学科教学能力不足的困境,学科本位意识强于融合意识,难以系统把握跨学科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在实施保障环节,现有教学评价体系与跨学科课程目标存在明显错位,过程性评价工具匮乏,教学资源配置呈现”重主科轻体艺”的倾向,校本课程开发常受制于课时压缩与师资短缺的双重压力。这些矛盾导致跨学科课程呈现碎片化、浅表化特征,难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

2.”体艺+”跨学科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策略

2.1建立”三维立体”课程开发模型

为有效推动体艺+跨学科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构建“三维立体”课程开发模型是关键,应从学生需求、学科融合以及学校特色三个维度出发,全方位规划课程体系,确保课程既贴合学生发展需要,又能实现多学科协同育人,还能彰显学校独特的教育理念与文化氛围。首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成长需求是课程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对体艺活动的喜好,同时关注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认知特点与能力发展需求,分析学生在跨学科知识融合方面的接受程度与潜在能力,精准定位课程内容,其次,教师应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促进体育、艺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借助艺术学科的审美视角引导学生欣赏体育运动中的身体姿态美、动作韵律美,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此外,每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师资力量和办学资源,这些构成了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充分挖掘学校的特色元素,将其融入课程设计之中,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品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2构建”双轨并行”教师发展机制

为了更好地推动””体艺+”跨学科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构建“双轨并行”教师发展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从专业素养提升和跨学科能力培养两条轨道出发,全面助力教师成长,使其能够胜任体艺跨学科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且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石,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与竞赛,让教师不断更新自身技能,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与训练手段。其次,跨学科教学要求教师打破学科壁垒,具备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学校还可组织跨学科教学研讨活动,邀请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探讨如何将体艺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同时开展跨学科培训课程,为教师提供系统学习跨学科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机会,使教师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2.3完善”四维一体”评价保障体系

“四维一体”评价保障体系可以确保体艺+跨学科校本课程能够高质量、可持续地推进,,是从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质量、课程实施过程以及课程资源建设四个维度入手,全方位、多层次地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为课程的优化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参与者与受益者,对其学习成果的评价是衡量课程成效的关键。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层面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包括创新思维、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等。(二)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目标达成方面,评估教师是否清晰明确地设定了与体艺跨学科课程相契合的教学目标,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实现这些目标,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与帮助。(三)在课程计划执行方面,检查课程是否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课程安排进行教学,包括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教学进度的合理性等,评价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确保学生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四)评价课程资源建设,重视课程资源的更新与优化,保持资源的时效性与实用性,为课程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结束语

“体艺+”跨学科校本课程的深度实施,本质上是教育范式从分科走向整合的变革实践。这要求教育工作者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在课程哲学层面重构体艺教育的价值认知,在实践层面建立系统化的实施路径,加强对课程改进的研究,使体艺教育真正成为培育核心素养、促进五育融合的重要载体,使跨学科教育从理念倡导转化为育人实效,回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深层诉求。

参考文献:

[1]张文琦,张雷,闻桦.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知识流动的理论逻辑与路径方法[C]//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三).宝鸡文理学院;,2024:188-191.DOI:10.26914/c.cnkihy.2024.008075.

[2]徐婷,迮邹洁.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课堂跨学科知识渗透的内涵分析与对策探索[C]//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三).南京体育学院;,2024:229-235.DOI:10.26914/c.cnkihy.2024.008081.

[3]何舍芝,范国良.“体艺+”跨学科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教育家,2023,(20):57.

[4]黄旭斌,周文慧.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体育和美术融合实践[J].中小学班主任,2025,(02):93-95.

[5]杨雅洁.初中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设计研究[D].山西大学,2023.DOI:10.27284/d.cnki.gsxiu.2023.00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