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校园类APP半封闭视角下关于大学生用户粘度与支付意愿的策略研究

作者

古小丰 刘悦 张成焜 陈城龙 陈亮

赣东学院

摘要: 本文聚焦于校园类APP半封闭视角下大学生用户粘度与支付意愿问题。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探讨校园类APP特点、大学生用户特征,分析影响用户粘度与支付意愿的因素,如功能实用性、社交互动性、支付安全性等。提出优化功能设计、强化社交互动、保障支付安全等提升策略,旨在为校园类APP开发者与运营者提供参考,提高大学生用户粘度与支付意愿,促进校园类APP健康发展。

关键词:校园类APP;半封闭视角;大学生用户粘度;支付意愿

一、引言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校园类APP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产物,已全面渗透至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涵盖了学习、社交、生活服务等多个方面。校园类APP凭借其半封闭的特性,即主要服务于特定校园群体,在校园内形成相对独立且紧密的用户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提升大学生用户粘度与支付意愿,成为校园类APP开发者与运营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校园类APP的用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还能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二、校园类APP与大学生用户特征分析

(一)校园类APP特点

校园类APP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功能方面,它全面覆盖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习上的课程查询、成绩管理,到生活里的食堂订餐、水电费缴纳,再到社交领域的校园论坛、兴趣社团交流等,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其半封闭性体现在用户群体主要局限于特定校园的师生,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使得用户之间更容易形成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增强了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性。同时,校园类APP的运营往往与学校的管理和服务紧密结合,能够及时获取学校的各类资源和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准确、及时的服务。

(二)大学生用户特征

大学生用户群体具有独特的特征。他们年轻、充满活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学习上,他们注重学习效率和资源获取的便捷性;在社交方面,渴望拓展社交圈子,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生活消费上,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体验,同时对价格较为敏感。这些特征使得大学生用户对校园类APP的功能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

三、影响大学生用户粘度与支付意愿的因素

(一)功能实用性

功能实用性是影响大学生用户粘度与支付意愿的核心因素之一。以课程表查询功能为例,一款能够准确、及时显示课程安排,支持多终端同步查看,并且还能提供课程提醒、教室导航等附加功能的校园类APP,会极大地提高用户的学习效率,从而增加用户的使用频率和粘度。相反,如果功能存在缺陷,如课程信息更新不及时、操作繁琐等,用户就会逐渐失去使用兴趣。在学习资源获取方面,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料和便捷的下载方式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吸引用户持续使用。

(二)社交互动性

校园类APP的社交互动性对大学生用户粘度有着重要影响。校园论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他们可以在这里分享学习心得、生活趣事,参与话题讨论,从而增强用户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兴趣社团功能则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相应的社团,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开展活动,这种基于共同兴趣的社交互动能够极大地提高用户的归属感和参与度。例如,某校园APP的摄影社团板块,定期组织摄影比赛、外拍活动,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的参与,用户粘度显著提升。

(三)支付安全性

支付安全性是影响大学生用户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随着校园类APP支付功能的不断拓展,如食堂订餐、校园超市购物、水电费缴纳等,用户对支付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果支付过程中存在信息泄露、资金被盗刷等风险,用户就会对支付功能产生担忧,从而降低支付意愿。相反,如果校园类APP能够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保障用户的支付信息安全,提供便捷、安全的支付流程,用户就会更愿意使用支付功能。

(四)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涵盖了界面设计、操作流程、加载速度等多个方面。简洁美观的界面设计能够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愉悦,提高用户的使用意愿。流畅的操作流程能够减少用户的操作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快速的加载速度则能够避免用户因等待时间过长而产生烦躁情绪。例如,某校园类APP通过优化界面布局,将常用功能放置在显眼位置,简化操作步骤,使得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功能,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用户粘度也随之提高。

四、提升大学生用户粘度与支付意愿的策略

(一)优化功能设计

校园类APP应深入了解大学生用户的需求,不断优化功能设计。一方面,要确保现有功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及时修复功能漏洞,提高功能的响应速度。另一方面,要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需求,不断拓展新的功能。例如,针对大学生学习压力大的特点,可以开发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进度跟踪等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学习时间;结合大学生的社交需求,增加社交互动小游戏、线上活动等功能,增强用户之间的互动和粘性。

(二)强化社交互动

为了强化社交互动,校园类APP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交机制。例如,设立用户等级制度,根据用户的活跃度、贡献度等指标给予相应的等级和奖励,激励用户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交活动,如线下社团聚会、线上主题讨论等,增加用户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机会,提高用户的社交体验。同时,要注重社交内容的质量管理,鼓励用户发布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交氛围。

(三)保障支付安全

保障支付安全是提升用户支付意愿的重要保障。校园类APP应采用多重加密技术,对用户的支付信息进行加密处理,防止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支付交易,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交易行为。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借助其专业的安全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共同保障支付安全。此外,还应向用户提供详细的支付安全知识和风险提示,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

(四)提升用户体验

提升用户体验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在界面设计上,要遵循简洁、美观、易用的原则,采用符合大学生审美习惯的设计风格。优化操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步骤,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加强技术优化,提高APP的加载速度和稳定性,减少卡顿、闪退等问题的发生。同时,要注重用户反馈,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用户体验。

五、结论

本文基于校园类APP半封闭视角,对大学生用户粘度与支付意愿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校园类APP的特点和大学生用户的特征,探讨了影响用户粘度与支付意愿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实用性、社交互动性、支付安全性和用户体验是影响大学生用户粘度与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通过优化功能设计、强化社交互动、保障支付安全和提升用户体验等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用户粘度与支付意愿。

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学生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校园类APP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开发者与运营者应持续关注用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和改进,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安全的服务,推动校园类APP的健康发展。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给予校园类APP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参考文献:

[1]陈靖怡,邱晓鹏,杨彦宁.校园类APP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23,44(04):29-30+151.

[2]杜肖叶,关瑛,刘粟瑶.基于用户体验的校园生活服务类APP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21,(02):108-109.

[3]南楠.大数据时代学习工具类App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10):26-28.

课题:2024年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小圆圈”--你我的校园圈》,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202413432004X。

指导老师:邹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