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体育活动中幼儿合作行为的观察与培养策略
刘芳
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幼儿园 354000
摘要:自主性体育活动中的真实互动情境为幼儿合作行为的观察与培养提供了丰富素材。基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实需求,教师需在活动中有意识地设计合作任务并捕捉合作行为的关键瞬间,基于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理论分析法、行为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围绕“借助小组任务观察合作过程中的角色分工与互动”“通过录像回放剖析幼儿合作行为的细节表现”“在自由选择伙伴中观察同伴间的合作意愿与冲突处理”三个论点,探索了自主性体育活动中幼儿合作行为的观察与培养策略,以达到促进幼儿合作意识与协调能力发展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体育活动;合作行为
引言:在幼儿自主性体育活动中,合作行为的生成不仅体现了幼儿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动态过程,也反映出其在真实交往场域中逐步形成的规则意识与集体认同感,当幼儿以自发方式参与到富有挑战性的体育任务中时,合作需求会自然地嵌入到互动情境之中,由此促进其在沟通、轮替、遵守等方面的能力协同发展,而这种非指令性、高互动的活动环境,恰恰为观察其合作行为的发生机制、行为特征及其发展潜力提供了真实且富有教育价值的情境基础。值得进一步强调的是,合作行为的有效培养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情绪调节与问题解决能力,也有助于其在集体活动中实现社会角色的认知迁移,从而为学前阶段社会性品质的持续建构奠定坚实基础。
一、借助小组任务观察合作过程中的角色分工与互动
在以自主性为前提的体育活动中,幼儿在小组任务的合作执行中所表现出的角色定位与交互习惯,已成为教师观察其社会适应能力与集体合作意识的重要线索,例如,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任务之前,应先明确任务设计中哪些环节能够激发幼儿的合作需求,而不是简单地让幼儿“分组完成”即可,因为只有当任务本身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与开放性,角色分工的必要性才会自然显现。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初始引导环节,以开放式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对“团队中每个人可以做什么”的思考,比如让他们讨论:“如果只有一个人搭建迷宫,其他人该怎么办?”当幼儿开始主动讨论各自的职责后,教师再适时提供辅助性材料(如任务卡、角色贴纸等),不是为了指定角色,而是引导幼儿自主识别自己在任务中的位置,进一步推动幼儿之间的互动与互助发生;当合作进行到一定阶段后,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进行自我反思,如让他们描述“今天谁帮了你最多”“你觉得自己做得最像什么角色”,从而让角色意识从被动参与走向主动建构,最终形成稳定清晰的团队合作模式。
二、通过录像回放剖析幼儿合作行为的细节表现
在自主性体育活动中,幼儿的合作行为往往呈现出高度的即时性与情境依赖性,而教师在现场观察中受到视角局限与操作干扰的影响,极易忽略行为链条中关键的细节环节,此时若引入录像回放作为观察补充手段,则不仅能够延展教师的观察时空,也可使瞬时行为转化为可反复审视的分析素材。例如,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设置“回看议室”,为幼儿提供一个“观看自己”的机会,在播放录像前,教师不要直接指出问题点,而是先提出悬念式问题,如:“你们觉得刚才的合作有没有哪一段不是很顺利?”这样的铺垫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关注与参与意识,使他们在观看时更加聚焦于行为本身而非结果评价;播放过程中,教师可有选择性地暂停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如“谁在等待”“谁在抢先”这类动作细节,并通过轻声追问“当时你在想什么”或“如果再来一次你会怎么做”帮助他们还原当时的心理状态。通过这样层层推进的剖析方式,教师不仅能够让幼儿更清晰地意识到合作中的问题所在,还能促使他们在后续活动中主动修正行为,逐步实现从被动配合到主动协商的行为转变。
三、在自由选择伙伴中观察同伴间的合作意愿与冲突处理
幼儿在伙伴选择与任务协作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趋向与互动反应,不仅折射出其对同伴关系的认知深度,也直接影响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合作稳定性与冲突应对方式。例如,当允许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时,教师最先需要关注的并非他们选了谁,而是他们是如何进行选择的,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蕴含了合作意愿与人际理解的基础信息。为了更准确地识别幼儿的合作动机,教师可以在选组前安排一个简短的“选择前思考”环节,比如请幼儿闭眼想一想:“你喜欢和谁一起做事?为什么?”接下来,在幼儿组队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干预,而是重点观察他们之间是否出现拉拢、排斥、犹豫或争执等行为,并做好记录;而若在组队后出现情绪冲突或配合不畅,教师也应引导幼儿从“选人原因”出发进行反思,如“你原来希望他怎么做?那后来发生了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到合作并非只靠情感驱动,还需要考虑任务匹配与性格互补,而教师最终的培养策略也应聚焦于如何引导幼儿在自由选择中逐步建立起兼具情感与理性的伙伴关系。
结束语
幼儿合作行为在自主性体育活动中的表现,既是其社会性发展水平的重要表征,又为教师深入洞察其行为特征、探析其互动规律提供了独特视角,而对这些行为的细致观察与有针对性的培养,不仅在有效提升幼儿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其社会化技能、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更在长期实践中为幼儿教育理论的深化与完善注入新的活力。循此路径,教师依托科学干预与情境优化所积累的经验,终将推动幼儿自主性与合作精神的双向融合,进而为构建更具实效性的教育模式奠定坚实根基。
参考文献:
丁悦.小班幼儿自主观察行为分析 ——以科学集体活动中认识动物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 2021(18):8.
何巧英.同伴合作与冲突解决——大班自主性游戏中幼儿互助行为的培养[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4(19).
何如玉.中班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中合作行为的培养[J].学园, 2023(23):90-92.
牛艺.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游戏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10):13-15.
咸宗莲,石绿叶.探究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 2022(31):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