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方凳家具设计研究与实践
刘晓琳 孙睿欣
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 157011
摘要:在唐代之前,中国人的起居方式以席地而坐为主,家具多为低型。方凳作为高型坐具的一种,因其使用方便、造型简洁,受到人们的喜爱,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家具。唐代家具整体风格呈现出丰满华丽、圆润大气的特点。方凳的造型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腿部多为直腿,线条简洁明快,坐面宽厚,给人一种稳重、端庄的感觉。期望通过这次毕业设计,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索中国传统家具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唐代;方凳;家具;设计
一、唐代方凳家具设计基础
入唐之后,方凳在石窟壁画和绘画中的描绘较为繁多,方凳在造型上较简洁,制作简易。唐代方凳的设计与制作,高度融合了实用性与审美性。在设计阶段,凳面的尺寸以及凳腿的高度都经过了缜密的测算,确保能够契合现代人就座、休憩等日常需求。与此同时,对比不同时期方凳特点,优化唐代方凳的造型设计,充分考量了人机工程学原理,在保证人体舒适度的前提下,为使用者带来更加惬意的体验。
当绘制方凳时,结合唐代时期方凳的型制特征进行绘制,先整体到局部,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其大致轮廓,然后确定方凳的长、宽、高比例。过程中需要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确保形态的准确性,从而绘制出草图。
唐代方凳的凳面为正方形,凳面平整,腿部从凳面到足底逐渐变细,呈现出一定的收分使方凳看起来更稳定优雅,方凳腿足下端安装一个矩形托泥,增强稳定性。在前期深入开展家具设计调研的过程中,广泛查阅各类资料,同时参考了网络上丰富的相关信息。在综合多方面因素后,最终确定了方凳的尺寸为4100mm×4400mm×4500mm。(如图1)
唐代螺钿镶嵌家具设计过程
(1)方凳结构分析图
唐代方凳建模前,全面且细致的资料搜集工作很关键。深入探究唐代方凳的结构特征和榫卯结构可为模型制作和爆炸图绘做奠基。唐代方凳构造精巧,凳面方正,有四面壶门造型,凳腿呈弯曲造型,线条流畅,腿足底部有装饰且内出牙,底部带有托泥,各个部分通过榫卯等传统工艺连接成稳固的整体,提升承重能力。
因提前熟知唐代方凳特点,构建3D模型十分顺畅,耗时短。先建凳面,随后塑造壶门造型,复制组合完成腿足和托泥建模,然后拼成唐代方凳。后续将使用SketchupUp制作该方凳的爆炸图,添加材质,渲染出家具单体与结构拆分效果图。(如图2)
(2)家具模型制作过程
家具制作是个繁杂且精细的过程,从起始的创意构思、独特的家具设计,到选材、切割、组装、打磨、上漆等一系列生产环节,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由于材料特性各异、设计风格多样、生产规模大小不同,相应的制作步骤也有所区别。唯有在整个家具制作过程中,进行周密的规划,并一丝不苟地执行,才能打造出兼具实用性与美感的家具作品。
按照设计方案的特定要求与既定预算范畴,精心筛选恰当的木料,仔细审视木材,保证其没有明显的瑕疵及裂缝之类问题,从起始点保证制作材料的质量,严格按照设计给定的尺寸要求,采用锯切工艺把选好的木材加工成合适尺寸的板材,制作凳面会用到这些板材,为后续的加工、修整留出足量操作空间,一般在锯切时会恰当地保留一定余量,维持制作工序的灵活运转。
下面是腿足和托泥的制作过程,使用木工工具锯子、斧子等,将毛坯料初步加工成腿足的基本形状,包括腿部的粗细、长度和大致的轮廓。在腿足的上端制作榫头,上端一般为双榫,用于与凳面边框连接;下端根据与托泥的结合方式进行安装,用刨子等工具对腿足表面进行精细刨削,使其表面光滑平整,线条流畅。在足下面做一个收起,使腿足看着更立体。
对于托泥的制作,采用格角榫攒边法,在木材的端部加工出45度的斜角,并开出榫头和榫眼,以便将四根木材拼接成一个方形框架。将加工好的四根木材通过格角榫进行组装,形成托泥的框架。确保榫卯结合紧密,框架的四个角为直角,整体平整。
(3)家具在室内设计中的布置与应用
在当今时代,全球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跃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对居住环境的期望不断提高,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的富足,而是愈发重视精神世界的愉悦体验。在现代室内设计领域,传统形式与现代空间结合,传统家具设计理念与现代工艺相将是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1]。这种融合不仅能让室内空间散发独特的文化韵味,更能满足人们在快节奏现代生活中对心灵栖息之所的向往。
在开展场景搭建工作前,在网络世界中广泛搜罗并细致研习了众多中式设计与新中式设计案例。在这个过程中,专注于探究空间场景的布置思路与设计方法,特别是对新中式室内空间设计中禅意的表现手法进行了深入剖析,期望能够做到触类旁通,将唐代方凳这一传统家具巧妙地运用到现代空间之中。在本次设计实践里,将功能性和审美性作为核心要点来考量,深刻认识到好用与好看是衡量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在此次设计中,将唐代大方凳家具融入餐厅、茶室、书房等不同类型的空间设计之中。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功能性要求,也要将室内环境塑造为一种精神产品,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在构思室内空间方案时,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充分挖掘设计的多种可能性,致力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唐代方凳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设计结语
唐代方凳成为唐代家具的代表案例之一,饱含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现于方凳造型模样,多线条圆畅柔润,比例宽阔敦实,予人丰满大气之直观印象,腿部一般采用壸门等曲线式样,体现出大唐的蓬勃锐气与包容雅量。家具变为身份地位的标志,因使用者身份各异,方凳在材质、装饰和制作工艺上存在差别,贵族的方凳往往用料上佳、装饰精美繁复,而普通百姓所用方凳相对简约素朴,这反映出当时严峻的等级规制,方凳充当着日常坐具角色,其留存反映出唐代人较为舒适、悠然的生活态度,在当时的社会生态环境下,人们具备更充裕的时间与精力去提升生活品质,方凳的设计及运用正是这种生活态度的呈现。
参考文献
[1]李冲.唐代敦煌壁画中的坐具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22.
[3] 蔡田田,郭宗平,王泽坤.中国传统家具中束腰的发展演变[J].家具,2024,45(04):104-109.
[3] 李可欣.中国传统家具中壸门样式的文化溯源与流变[D].南京林业大学,2020.
【作者简介】
孙睿欣,女,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应用研究。
刘晓琳,女,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应用研究。
项目名称: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业训练):“螺”光木韵——唐代渤海国螺钿镶嵌木器工艺品设计与制作
项目编号:S20241023308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