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卢少卿
吉林省言和租赁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面临着资金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成本风险等多重财务风险。这些风险如不能得到有效管控,将严重制约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在分析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的基础上,从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合同管理、优化资金管理、强化成本管控、防范投资风险等方面,探讨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只有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筑施工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引言: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城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财务风险,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管控,将严重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识别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探索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对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原则
1.1 全面性原则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必须坚持全面性原则,即从企业的各个业务领域、各个经营环节、各个管理层次全方位地识别和防范财务风险。它要求管理者以全局的视角审视企业的财务活动,不仅要关注企业当前面临的财务风险,更要未雨绸缪,预判未来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全面性原则强调财务风险管理要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将风险管理意识内化于企业文化之中。
1.2 主动性原则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和市场形势,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必须秉持主动性原则。这意味着企业要摒弃事后被动应对风险的思维定式,转而以预防为主,主动出击,通过前瞻性地分析经营过程中潜在的财务风险点,提前制定应对预案。主动性原则要求管理者超前思维,通过情景模拟、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对可能影响企业财务安全的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1.3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强调,财务风险管理不能泛泛而谈,而应立足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有的放矢地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建筑施工企业,其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是不尽相同的。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切忌生搬硬套、照本宣科。针对性原则要求管理者深入剖析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成因,抓住风险管理的关键点,并在此基础上因企制宜、因险施策,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用最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风险管控效能。
1.4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告诫,财务风险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企业的价值创造。管理者在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策略时,要精打细算,权衡投入产出比,力求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风险管控目标。过度的风险管理投入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侵蚀利润空间,违背风险管理的初衷。经济性原则要求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量力而行,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不计成本。
1.5 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源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原有的风险也许已经消除,而新的风险正在悄然而生[1]。动态性原则要求财务风险管理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形势变化和实际需要,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方法。强调要建立常态化的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指定专人负责,持续跟踪潜在风险因素的动向,并对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评价。
2、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2.1资金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常常面临资金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建筑项目工期长、投资大,资金需求量大,如果资金链出现断裂,项目进度和质量都将受到严重影响。其二,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成本高的问题,巨额的融资成本会侵蚀企业利润,削弱市场竞争力。其三,建筑施工企业还面临着资金回笼风险。项目结算周期长,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资金占用严重,这不仅会影响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还会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压力。种种资金风险如影随形,时刻威胁着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安全。
2.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投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另一大财务风险。建筑市场瞬息万变,政策多变,市场需求难以准确预测,加之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这些因素都增大了项目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决策失误可能导致资源配置失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即便投资决策正确,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投资回报率风险[2]。受施工进度、成本控制、工程变更等诸多因素影响,项目的实际收益可能与预期收益存在较大偏差,投资回报存在不确定性。这些投资风险要是得不到有效管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建筑行业普遍存在项目结算周期长、应收账款规模大的问题,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不容小觑。业主资金紧张、恶意拖欠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流动资金,影响正常经营,严重的还会造成坏账损失。此外,高负债经营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普遍特点。企业举债规模大,财务杠杆高,这意味着一旦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现金流趋紧,债务违约风险将会显著上升,这将损害企业的信用,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信用风险一旦失控,其负面影响将难以估量。
2.4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是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建筑材料是工程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工程成本。近年来,钢材、水泥等大宗材料价格频繁波动,企业面临着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成本控制难度加大。人工成本上涨也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用工荒、工资上涨已成常态,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这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此外,工程项目复杂,影响因素多,施工进度的延误会导致成本超支,成本风险进一步加剧。成本风险已成为困扰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一大"梦魇"。
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3.1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构建一个全面、科学、严密的预算管理体系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石。第一,企业要细化预算编制流程,从项目投标、设计、采购、施工、结算等各个环节入手,全面收集与成本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在此基础上编制详细的项目预算,并对预算进行多轮论证和审核,确保预算符合项目实际,具有可执行性[3]。第二,企业要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将预算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关键岗位,明确责任人,并建立预算执行跟踪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及时发现偏差,查明原因,采取纠偏措施。第三,企业要树立"预算刚性"理念,严格按照预算控制成本支出,确保资金使用在刀刃上。最后,企业要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将部门和个人的业绩与预算目标挂钩,形成奖惩机制,激发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加强合同管理,防范法律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合同管理,将其作为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合同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也是工程款结算、收入确认的主要依据,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为此,企业要从源头抓起,规范合同审批流程,强化法律审核,确保合同条款明确、严谨、具体,有效防范合同风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企业要建立健全合同监管机制,加强对工程变更、工程签证、合同价款调整等关键环节的管控,做好合同台账管理,动态监测合同履行风险,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控制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当合同纠纷不可避免时,企业要积极应对,妥善处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将损失降到最低。总之,加强合同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法宝,只有合同管理到位,才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3优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建筑施工企业要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管控,资金管理优化与效率提升是题中应有之义。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运转是否顺畅、高效,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对此,企业要树立现金流管理意识,编制滚动资金计划,在全面考虑工程进度、付款条件、信用政策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预测未来一定时期的资金收支,提前做好资金安排,确保资金供需平衡。同时,要推行集中资金管理,加强资金调度,提高资金调配效率,减少资金占用,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4]。在资金使用上,企业要强化预算约束,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把控资金流向,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规范性。对于沉淀资金,要充分盘活,科学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收益水平。总之,优化资金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让资金"活"起来、"动"起来、"顺"起来,才能为企业行稳致远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3.4强化成本管控,挖掘成本降低潜力
成本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财务风险管控的关键所在。企业要实现成本最优,就必须强化精细化管理,深入挖掘成本降低潜力。首要任务是全面梳理工程项目的成本构成,综合运用作业成本法、材料清单分析法等方法,细化成本核算,找出成本控制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企业要着力优化工艺流程,推行标准化、工业化施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针对建筑材料和设备,要建立采购评价体系,加强供应商管理,通过规模采购、联合采购等方式,争取价格优惠,控制采购成本。同时,要加强材料现场管理,减少损耗浪费。在人工成本方面,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做好施工现场管理,避免窝工、冗工情况发生。此外,企业还要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将成本压力层层传导,落实成本责任,调动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3.5防范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决策水平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强投资管理,防范投资风险,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其一,企业要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对拟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从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资金保障、风险管控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确定投资规模时,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资金实力、融资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投资规模,严格控制投资进度,避免盲目冒进,陷入资金困境。其二,要加强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建立投资监控体系,实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动态评估投资风险,及时调整投资策略[5]。针对投资项目的重大事项,如项目变更、资金使用等,要严格审批把关,加强风险防控。最后,企业还要注重投后管理,定期评估投资效益,及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回报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财务风险管理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只有树立全局观念,完善预算管理,优化资金使用,强化成本管控,防范投资风险,才能在财务管理活动中掌握主动权,实现稳健经营。未来,建筑施工企业要进一步加大财务风险管理力度,努力构建一个全面、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从而为企业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叶珊.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策略[J].中国农业会计,2024,34(23):50-52.
[2]吴杰.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审计对策研究[J].财经界,2024,(31):144-146.
[3]单萍.关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研究思考[J].财富时代,2024,(10):79-81.
[4]宁孟琪.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内控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24,(25):170-172.
[5]高玲.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其规避[J].大众标准化,2024,(1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