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英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作者

闫晓玲

黑龙江科技职业学校 150025

摘要: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关键。本文聚焦职业院校英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阐述其建设价值,分析当前面临的队伍配置不完善、数字知识储备不充足、资格认定体系不健全等困境,并从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健全多元培养体系、完善综合能力评价内容三方面,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路径,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英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对于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推动职业教育整体进步以及构建经济社会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而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1]。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职业院校发展政策,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对于新时期的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基于此,职业院校的英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与发展非常关键,不仅能提升英语教学质量,还能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二、职业院校英语“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困境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配置不完善

在许多职业院校,英语“双师型”教师的数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由于培养“双师型”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导致教师数量增长缓慢。在现有的英语“双师型”教师队伍中,教师的专业背景、实践经验等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2]。例如,部分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英语学科知识不够扎实,或者反之。

“双师型”教师数字知识储备不充足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也需要借助各种数字技术手段。然而,部分“双师型”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有限,如不能熟练运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不能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等。职业院校对英语“双师型”教师的数字素养培养重视不够,没有系统的培训计划和课程体系,导致教师在数字知识更新方面滞后。

教师资格认定体系不健全

对于职业院校英语“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标准不够明确,存在多种解释的可能。例如,对于教师的实践经验要求,在时间、内容等方面缺乏精确的界定。 在资格认定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影响了认定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职业院校英语“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路径

(一)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优化"双师型"教师团队发展体系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是解决英语"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问题的关键。职业院校应创新招聘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等多种途径引进高层次英语人才。首先,可以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与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合作,引进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外籍教师或海归人才担任兼职"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能够带来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场英语环境。其次,要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通过定向培养、访学交流等方式引进优秀毕业生。同时,可设立专项人才引进基金,提高英语"双师型"教师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增强岗位吸引力。最后,要优化教师团队结构,建立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建设机制。通过"传帮带"活动,促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年轻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

(二)健全多元培养体系,增加"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动能

健全多元培养体系是提升英语"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应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养体系,满足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需求。首先,要完善岗前培训和入职教育,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职业院校的教学要求。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教育理论、英语教学法、行业知识等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要建立常态化的教师发展机制,定期组织专业研修、学术交流等活动。可以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合作,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国际会议、行业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再次,要实施"双师双能"培养计划,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行业经验。对于英语教师,可安排到涉外企业、国际组织等进行实践,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国际标准,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最后,要搭建信息化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发展。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教师提供精准的学习建议和发展规划。

(三)完善综合能力评价内容,改进"双师型"教师团队的评价机制

完善综合能力评价内容是激发英语"双师型"教师发展动力的重要手段。职业院校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首先,要建立多元评价主体,将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企业评价有机结合。特别是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评价,从专业角度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其次,要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要考察其行业实践能力、科研水平、信息化教学能力等方面。对于英语"双师型"教师,应特别重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评价。再次,要创新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观察、教学反思、项目报告等多种形式。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包含教学能力、实践水平、数字素养的三维评价模型,提高评估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最后,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职称评审指标体系中,直接与教师职称晋升、薪酬福利、培训机会等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结论

当前教师队伍发展构建起“政策引领—标准支撑—机制创新”三位一体的职教师资发展框架,既明确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方向,也对新时代背景下师资能力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融入行业语境,提升学生在国际化职业场景中的语言应用水平。“双师型”教师既具备扎实的英语学科素养,又掌握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与岗位技能,从而实现语言教学与专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白友强.“三教”改革视域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多维审视[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5,36(01):26-30.

王学智,白天铫,张妮.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探索——以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04):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