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风险识别防控措施研究

作者

迪力亚尔•阿力甫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水利管理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845350

摘要:本文以水利工程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辨识及防治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项目建设项目的维修和养护工作进行系统性的剖析,从资金保证、技术支持和部门合作三个方面,探索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安全防范对策。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风险辨识与防治,能够极大地提升水利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水平,为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风险识别;风险防控;工程设施;人员素质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工程已进入运行维护的关键阶段。受气候变化、极端气候和设备老化等原因,工程运行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近些年来由于对一些水利工程因运营和管理不善,面临着识别不全面、防控措施不到位、应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各种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1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风险识别

1.1工程设施风险识别

从结构安全角度看大坝、堤坝、闸门等主要工程由于设计缺陷、施工质量问题或在长期荷载下存在变形、开裂、渗漏等隐患,其积累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稳定。在长时间的运转中水泵、发电机、控制系统等机电装置会发生机械故障、电气系统失效或性能退化等故障,会对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的危害。材料时效风险包括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止水材料破坏等长期作用引起的材料性能劣化,这些劣化过程具有渐进、隐蔽的特征,难以精确评价。另外由各种自然因素如极端天气等引发的突发风险也是不容忽略的,此类风险通常表现为难以预见、破坏性强,给建设项目带来巨大危害。

1.2人为风险识别

从管理决策方面存在着制度不完善、职责划分不清、应急预案缺乏或缺乏操作性的问题,从而造成突发事件时的决策滞后或处理不力。此外由于一些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和专业素养,在资源分配和生产调度等一些重要的决策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决策上的错误。在操作执行方面的危险,是由于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安全规范的执行不到位,违规操作或疲劳操作等,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水利水电行业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运行管理人员缺乏对新装备、新体系的适应性,也是水利行业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此外人为破坏、恐怖攻击等恶性活动和信息安全的威胁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2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风险防控的策略

2.1 加强工程设施维护管理

针对大坝、闸门、泄洪设施等重点区域,利用渗压计、位移仪和振动监测等专门的检测方法,对大坝安全隐患进行早期辨识。推进预防维修战略,根据设备运行时间、运行工况数据及维修日志,构建设备的健康状况评价体系,对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进行周期维修和运行检查,防止设备带病运行。对既有建筑进行系统的更新,重点解决对建筑物安全性有重要影响的主要病害,并通过新型防渗材料和抗震加固等方法提高其可靠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项目建设项目信息管理体系,对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为项目的维修和维修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另外还需要完善针对暴雨灾害的紧急防御体系,在洪水来临之前做好泄洪设施的调试和救灾物资的储备,保证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营。

2.2 提升人员素质与专业能力

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制订有区别的训练计划,培养水文监测、机电维修、信息化操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定期举办新技术新设备专题研讨会。在安全管理上需要将安全的日常工作纳入到日常的警示教育体系中,运用事故案例分析、安全规程考核、风险情景模拟等方法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与风险识别水平。同时要推行岗位资格认证管理,对关键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和定期复审制度,并建立与专业技术职称相衔接的职业发展通道。此外还应注重管理人才的复合型能力培养,通过轮岗交流、项目实践和专题研讨等手段,提高企业高管的统筹协调、科学决策、紧急情况处理等能力。

3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风险防控的保障措施

3.1 加强资金保障

制定水利设施运行管理的专项资金制度,将日常巡查、设备维修、隐患治理等经常性费用列入经费预算,保证基本养护经费不间断。在资金使用方面以风险评价为基础构建优先权配置机制,以大坝安全监测、泄洪设施维护、应急装备升级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估制度、引进第三方审计,保证财政投入的最大限度发挥。同时也要研究构建水利设施的保险制度,以工程综合险和责任险为手段,实现对工程项目的“防范-处理-赔偿”的全方位的融资支持。

3.2 强化技术支撑

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构建智能传感网,对大坝变形、渗漏压力、库水位等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控。建立基于云计算的水利工程数据中心,融合水文气象、工程监测、运行记录等多种信息,开展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风险预警和风险预警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面向工程老化、材料老化等关键科学问题的协同合作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另外还要注意对技术标准进行不断地完善,把已有成果尽快形成标准支持风险的预防和控制。通过定期举办技术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推动新工艺在企业中的应用。

3.3 加强部门协作沟通

加强与应急管理、气象、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的联合会商,实现水文气象、地质灾害预警和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数据交流,建立多部门的联合预警机制。完善上下游、左右岸等水利设施的联合调度,构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各大流域的防洪抗旱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构建灾害上报、奖惩、公众监督等多种手段,扩大灾害隐患的搜集途径。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有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共同进行检查和治理,通过现场办公和联合执法来提升工作效率。另外还需要与新闻媒介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确保风险的实时、精确地进行。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工程设施与人因要素的影响进行系统性辨识,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与保证对策,从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未来要加强科学技术的力量,促进风险的防范由被动反应转向积极防范,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建立智能化标准化的风险防控系统,为水利水电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娄谦,靖静,靖庆生.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中的安全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研究[J].水上安全,2025,(03):59-61.

[2]许鲁希.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实行策略[J].低碳世界,2024,14(07):109-111.

[3]王凤羽.水利水电工程运行调度中的风险管理探讨[J].水电站机电技术,2024,47(03):105-108.

姓名:迪力亚尔·阿力甫,出生年月:1991年1月,性别:男,民族:维吾尔族,籍贯:新疆阿图什市,学历:全日制本科,研究方向: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