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的路径探析
段霞
冷水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432500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技工院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责。文章立足技工院校实际教学情境,探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拓展路径,围绕项目导向式学习、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及跨学科融合教学三种教学策略展开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具体教学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系统阐述了各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及其成效,旨在为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持。
关键词:技工院校;平面广告设计;课内外结合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理念的不断演进与教学实践的持续创新,技工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上逐步向应用型、实践型方向转变。平面广告设计作为一门融合艺术创意与技术操作的交叉学科,在培养视觉传达技能、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探索一条能够有效连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教学路径,不仅具有现实紧迫性,也对提升技工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三个不同维度展开深入探讨,并辅以具体教学案例,旨在研究如何构建更具实效性的教学模式,为同类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项目导向式学习:以真实任务驱动教学内容外延
项目导向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来促进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局限,引导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商业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其设计思维、市场意识和综合执行能力。该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够增强其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符合技工教育注重实践与就业导向的特点。
例如,在技工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项目式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校园环保公益活动”主题,开展一次以真实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可以聚焦于品牌宣传物料的设计与制作,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从市场调研、创意构思到视觉呈现的全过程实践。首先教师需要布置任务背景,即学校即将举办“绿色校园·低碳生活”环保周活动,需设计一套完整的宣传视觉系统,包括主视觉海报、展板、横幅以及适用于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社交平台的配图素材。随后,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围绕目标受众展开实地调研与问卷分析,例如针对在校中职生、教职工及外来访客的不同关注点进行区分,从而明确传播重点与视觉风格定位。接下来,各小组需依次完成草图绘制、素材采集(如拍摄环保主题照片或收集相关图形资源)、使用Photoshop与Illustrator进行视觉合成与排版设计,并最终输出可用于印刷与网络传播的成品文件。在作品展示环节,教师邀请校内相关社团负责人作为外部评委,对各组作品从视觉表现力、信息传达效果、技术实现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择优选用部分设计方案用于实际活动宣传。通过这一系列具体而真实的任务驱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平面设计软件的操作技能,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锻炼了团队协作、时间管理与客户沟通等职业素养,实现了课堂教学成果向课外实践应用的有效转化。
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打通课堂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桥梁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技术性较强的平面广告设计专业而言,企业资源的引入能够显著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通过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教师可以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岗位标准、行业动态等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锻炼职业技能,同时也能为企业输送符合需求的技术人才。这种“双向互动”的育人机制,有助于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
例如,在技工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一次校企合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围绕企业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任务,开展一项实训项目,即需要与本地一家连锁餐饮企业合作,旨在让学生在真实商业背景下掌握品牌视觉系统的设计流程与应用规范。在项目初期,教师可以邀请企业品牌设计师进校开展专题讲座,围绕该企业的品牌发展历程、市场定位及现有视觉形象展开讲解,并结合行业案例分析该系统在品牌传播中的核心作用。随后,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对企业现有的LOGO、标准字、辅助图形及其延展应用进行系统性诊断,梳理出当前视觉系统在统一性、识别度和现代感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各组根据企业提供的原始资料,如品牌手册、产品图库、门店环境照片等,重新构思并设计新版元素,包括主标识优化、字体规范制定、辅助图形创意开发以及基础应用物料的版式设计。在后续的课程中,学生需要再完成设计方案后向由企业代表组成的评审团队进行现场汇报与答辩,接受来自实际运营角度的专业点评。最终,部分优秀方案可能会被企业采纳,并应用于其新开设门店的整体视觉包装,包括门头招牌、员工制服、菜单设计及店内导视系统等具体场景。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完整经历了从调研、策划到执行设计,更在真实项目情境中提升了对品牌调性理解、客户需求响应及跨部门沟通协作的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职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三、跨学科融合教学:拓展设计思维与综合素养培养
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有机整合,形成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的教学模式。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融入市场营销、心理学、语言表达等相关领域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构建更加全面的设计思维体系,提升其作品的传播效果与市场价值。此外,跨学科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使其在未来职场中更具竞争力。
例如,教师可以围绕“短视频广告创作”这一主题,在技工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开展一次教学实践,旨在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视觉表达与文案策划能力。首先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学习广告传播的基本原理,重点讲解如何将文字信息与视觉画面有效结合,以增强广告的感染力与记忆点,并通过分析多个知名品牌的短视频案例,如某饮料品牌以青春为主题的系列短片,帮助学生理解节奏控制、镜头语言和音乐配合在广告叙事中的作用。随后,学生被分组进行实践创作,围绕“校园二手书交易平台”这一贴近其生活经验的主题,展开创意构思与脚本撰写。各小组需要完成从文案写作、分镜绘制到素材拍摄的全过程,内容涵盖场景设定、人物表演、画面构图以及剪辑节奏等环节。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负责撰写具有吸引力的广告语和旁白文本,另一些成员则专注于拍摄取景、灯光布置与后期视频编辑,使用的软件包括Premiere和AfterEffects等。作品完成后,各小组依次进行课堂展示,并接受其他同学与教师的专业点评,评价维度涵盖创意新颖性、文案表现力、画面美感与整体传播效果。最终,表现突出的作品被上传至学校官方抖音账号进行公开发布,实际播放量与互动数据成为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通过此次融合文字、图像与动态影像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深化了对广告全流程制作的理解,也初步掌握了多媒介协同创作的方法,为未来从事综合性视觉传达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结语:综上所述,技工院校平面广告设计教学要想真正实现从课内走向课外的有效衔接,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积极探索多元化、实践化的教学路径。通过项目导向式学习、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与跨学科融合教学三大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希望上文所提出的教学路径能为同行教师提供有益参考,共同推动技工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博.视觉传达设计中平面广告排版的创新策略[J].艺术品鉴,2024,(30):74-76.
[2]李豆豆.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绿色包装,2024,(10):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