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变”与“不变”
黄攀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644000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高校思政工作也难以置身事外。AI时代的来临,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诸多变革,从教学模式到资源获取,从沟通互动到效果评估,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然而,在这场科技驱动的变革浪潮中,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价值与根本使命却始终如一。深入剖析AI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变”与“不变”,对于充分发挥AI技术优势,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AI时代高校思政工作之“变”
教学模式从单一走向多元智能。传统的高校思政教学往往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模式较为单一。在 AI时代,这一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变。AI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精准洞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兴趣偏好等数据,为教师制定差异化教学策略提供有力依据。例如,教师借助AI平台追踪学生学习轨迹,明确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存在理解困难,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通过AI技术打造的虚拟仿真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或社会场景,增强学习体验。像模拟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让学生深刻体会长征精神的内涵,这种沉浸式学习远非传统讲授可比。此外,以任课教师为原型打造的“AI思政老师”也开始崭露头角,数字人授课不仅形式新颖,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通过智能交互,实时解答学生疑问,提高教学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教育资源从有限走向无限共享。以往,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受地域、学校等因素限制,存在分配不均且数量有限的问题。AI时代,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使优质思政教育资源能够存储于云端,实现跨地域、跨学校的广泛共享。无论是偏远地区高校,还是发达地区高校,学生都能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思政课程视频、学术论文、案例资料等。而且,AI的个性化推荐功能可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精准推送合适的学习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对党史感兴趣的学生,系统会推送相关的党史研究著作、纪录片以及专家讲座视频等,满足学生深入探索的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沟通互动从延时走向即时高效。在传统思政工作中,师生沟通常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互动存在一定延时性。AI时代,各类即时通讯工具和智能教学平台为师生沟通搭建了便捷桥梁。学生可随时通过在线平台向教师请教思政问题,教师也能及时回复解答。同时,平台上的在线论坛、讨论组等功能,鼓励学生围绕思政话题展开讨论和辩论,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例如,针对社会热点事件,学生在论坛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思政角度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这种即时互动极大地增强了思政工作的时效性。
效果评估从主观走向客观精准。过去,高校思政工作效果评估多依赖教师主观评价,存在一定局限性。AI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这一局面,基于AI的教育评价体系能够全面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如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在线学习时长等,并对学习成果进行量化分析,生成详细客观的学习报告。教师依据报告能清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通过查看报告,也能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制定个性化学习改进计划,提升学习效果,使思政工作效果评估更加科学精准。
二、AI时代高校思政工作之“不变”
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技怎样发展,高校思政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始终坚定不移。高校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AI时代,尽管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创新,但这一根本目标从未改变。思政教师仍需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确保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
秉持价值引领的核心使命。价值引领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使命,在AI时代同样不可或缺。面对多元的社会思潮和复杂的网络环境,学生极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高校思政工作需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帮助学生辨别是非善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自觉抵制错误价值观的侵蚀,使学生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坚守社会道德底线,为社会发展贡献正能量。
强化教师主导的关键作用。AI技术虽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诸多便利,但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不可替代。教师是思政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和价值塑造的工程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情感关怀以及面对面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具有深远影响。AI技术只是辅助工具,无法完全取代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思想启迪。思政教师需借助AI技术优化教学,但更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尚的师德师风,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切实履行好思政教育的职责。
依托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途径,这一传统在AI时代依然保持活力。思政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准则。高校可借助AI技术拓展实践育人的形式和内容,如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等,但实践育人的本质未变。学生仍需在实际生活和实践中,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锻炼意志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中检验和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三、结语
AI时代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从教学模式、资源获取到沟通互动和效果评估,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然而,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目标、核心使命、教师主导作用和实践育人途径始终保持恒定。在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充分把握 AI技术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变革中的挑战,在 “变” 与 “不变”中寻求平衡,不断探索创新,推动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只有如此,才能让高校思政工作在 AI浪潮中乘风破浪,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