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各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
章翔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连云港 2220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连云港市各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通过构建涵盖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五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收集 2021-2024 年连云港市海州区、连云区、赣榆区、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县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表现各异,海州区、连云区在经济增长和创新驱动方面成果显著,灌南县、灌云县区在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上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研究结果为各县区制定针对性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有助于推动连云港市整体经济协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连云港市;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熵值法
一、引言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县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单元,其高质量发展对于增强地区整体经济实力、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增进民生福祉意义重大。连云港市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在 “一带一路” 倡议和江苏沿海开发等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连云港市经济发展成绩显著,但各县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存在差异。深入探究连云港市各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对于精准把握区域发展态势、制定适宜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动态性原则,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连云港市各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五个一级指标,以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率等15个二级指标。
三、数据的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 2021-2024 年连云港市各县区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对于部分缺失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补充。
(二)权重的确定与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
四、评价结果与分析
(一)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从权重结果来看,创新驱动维度的指标权重均超过0.1,在五类指标体系中权重较高,表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创新发挥着关键引领作用。经济增长、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维度的指标权重在0.08以上,也较为突出,凸显了这些方面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结构优化维度的指标权重相对较低,各指标的权重均低于0.08,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不重要,而是在当前数据表现下,其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相对其他维度稍小。
(二)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到连云港市各县区 2021-2024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及各维度得分,详情如表1所示:
(三)结果分析
1、综合发展趋势
从综合得分来看,2021-2024年连云港市各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均呈上升趋势,表明各县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这得益于连云港市整体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以及各县区积极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等工作。其中,海州区综合得分相对较高且增长较为稳定,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与其主城区的区位优势、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以及较强的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密切相关。
2、各维度发展情况
(1)经济增长
各县区经济增长维度得分总体呈上升态势。从2024年数据可以看出,海州区、连云区、赣榆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率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等指标表现较为突出。海州区凭借其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和较强的消费市场支撑,经济增长动力强劲;连云区依托港口优势,临港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经济指标增长;赣榆区在临港工业和海洋经济的推动下,经济增长也较为显著。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但也保持了稳定增长。
(2)结构优化
结构优化维度得分提升相对缓慢。在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方面,海州区作为主城区,服务业较为发达,占比较高,但增长幅度有限;其他县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占比提升较慢。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方面,各县区均有一定提升,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3)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维度得分增长明显。海州区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率等指标上表现突出,这得益于其丰富的科研资源和良好的创新环境。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众多创新型企业的集聚,为海州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他县区也在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4)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维度得分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县区间存在一定差异。连云区、赣榆区在单位 GDP 能耗降低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和国省考断面优 Ⅲ 比例等指标上表现较好,这与连云区临港产业注重环保升级以及赣榆区对生态保护的持续投入密切相关。海州区由于城市建设和产业活动相对密集,在绿色发展的部分指标上虽然也有所进步,但面临的挑战相对较大。灌云县和灌南县在绿色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推广生态种植和养殖模式,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不过在工业绿色转型上还需加快步伐,以提升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5)民生福祉
民生福祉维度得分逐年稳步提升。海州区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等指标上均领先其他县区,充分体现了主城区在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优势。赣榆区、连云区等县区在改善民生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灌云县和灌南县在民生保障上持续发力,通过实施一系列惠民工程,使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连云港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县区产业结构单一,对传统产业依赖程度较高,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二是创新能力整体不足,尽管部分县区在创新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研发投入强度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创新人才短缺,创新平台建设有待加强,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难以有效支撑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这不利于全市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四是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部分县区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绿色发展面临较大挑战。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连云港市在促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加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各县区之间的产业协作,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产业定位,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设立专项创新基金,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加大对经济相对落后县区的扶持力度,在项目布局、资金投入、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强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标准,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各县区发展绿色产业,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马长发,冯秀芳.经济高质量视域下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当代经济,1-10[2025-04-02].
[2]李阳阳,刘伟江.双重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统计与决策,2025,(06):75-80[2025-04-02].
[3]魏豪豪,刘新愿.城市群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黄河流域城市群规划批复的准自然实验[J].经济经纬,1-13[2025-04-02].
[4]王欢芳,张博佳,杨春兰.基于TOE理论的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组态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5,41(02):37-47.
[5]王娜.创新驱动视域下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5,(09):148-150.
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连云港市生态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机制研究”(2021SJA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