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中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杨银刚
内蒙古仲泰蒙星矿业有限公司 017205
1. 引言
采矿工程作为资源开发的核心领域,其作业环境具有高风险性。通风系统作为保障井下作业安全的关键设施,承担着稀释有毒有害气体、调节温湿度、控制粉尘浓度等核心功能。随着采矿深度增加和作业强度提升,通风安全管理面临的技术挑战与风险隐患日益复杂。科学有效的通风安全管理不仅关乎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更直接影响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本文从技术原理、管理机制、风险防控等维度,系统分析通风安全管理在采矿工程中的核心价值。
2. 通风安全管理对职业健康的保障作用
2.1 稀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采矿作业过程中,瓦斯、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是威胁人员安全的主要因素。通风系统通过持续输送新鲜空气,可将井下有害气体浓度控制在安全阈值以下。瓦斯爆炸的临界浓度为 5%-16% ,通风系统需确保工作面瓦斯浓度始终低于 1% 。若通风管理失效,气体浓度超标将直接引发中毒或爆炸事故。科学设计的通风网络需结合矿井地质条件与开采工艺,动态调整风量分配,确保各作业区域气体浓度实时达标,从而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的呼吸环境。
2.2 控制粉尘浓度与传播路径
采矿作业产生的煤尘、岩尘不仅污染作业环境,更易引发尘肺病等职业病。通风系统通过合理组织风流,可有效降低粉尘浓度并控制其扩散范围。局部通风机与除尘设备的协同作用,能够针对凿岩、爆破等高粉尘环节实施定向治理。研究表明,当工作面风速控制在 1.5-2.5m/s 时,粉尘沉降效率可达 80% 以上。通风安全管理需建立粉尘浓度监测网络,结合湿式作业、个体防护等措施,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以减少粉尘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危害。
2.3 调节井下温湿度环境
深部矿井作业面临高温高湿环境挑战,通风系统通过引入地表冷空气可显著改善作业条件。当井下温度超过 28℃、湿度超过 80% 时,人员工作效率将下降 30% 以上。通风网络需结合矿井深度与地温梯度,设计分层通风或制冷降温方案。采用下行通风方式可利用地温分层效应降低工作面温度,而辅助制冷设备则可进一步优化热环境。温度湿度监测数据需实时反馈至通风控制系统,实现动态调节,为作业人员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
3. 通风安全管理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
3.1 优化作业环境提升劳动效率
良好的通风条件可显著改善作业人员的生理与心理状态,研究显示,当井下氧气浓度维持在 20%-21% 、二氧化碳浓度低于 0.5% 时,人员体力消耗降低 15%-20% 。通风系统通过持续输送新鲜空气,可减少因缺氧导致的头晕、乏力等症状,提升作业专注度。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可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间接提高生产连续性,从而促进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
3.2 保障设备运行稳定性
采矿设备对环境条件敏感,通风系统通过控制粉尘与有害气体浓度,可减少设备磨损与腐蚀。液压系统在粉尘浓度超标环境下易发生堵塞,而电气设备在瓦斯积聚区域存在爆炸风险。通风安全管理需建立设备环境适应性标准,针对不同作业区域配置差异化通风参数。通过优化通风网络布局,可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10%-18% ,提高设备综合利用率,保障生产的稳定运行。
3.3 减少非计划停工时间
通风系统故障是导致矿井停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因通风问题引发的停工时间占矿井总停工时间的 25%-35% 。科学规划的通风网络具备冗余设计能力,当局部区域发生故障时,可通过调节风门或启动备用风机维持整体通风。通风安全管理需建立预防性维护机制,定期检测风机性能、风道密闭性等关键指标,将非计划停工概率降低至 5% 以下,确保生产的连续性。
4. 通风安全管理对安全风险的防控价值
4.1 预防瓦斯爆炸事故
瓦斯爆炸是采矿工程最严重的灾害类型,通风系统通过控制瓦斯浓度与火源隔离实现双重防护。主通风机需保持 24 小时连续运转,确保井下风流稳定。局部通风机则需针对采掘工作面实施定向供风,防止瓦斯积聚。通风安全管理需建立瓦斯浓度三级预警机制,当浓度超过 0.8% 时启动黄色预警,超过 1.2% 时实施区域断电撤人。通风网络设计需避免产生涡流区,防止瓦斯局部富集,从源头上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4.2 降低火灾蔓延风险
矿井火灾具有发展迅速、扑救困难的特点,通风系统通过控制风流方向可有效遏制火势蔓延。火灾发生时,需通过调节风门改变风流路径,阻止有毒烟雾扩散至其他作业区域。通风安全管理需制定火灾专项应急预案,明确不同火灾场景下的通风控制策略。外因火灾需立即切断电源并启动反风系统,而内因火灾则需通过注氮、均压等措施控制火区氧气浓度,以降低火灾蔓延的风险。
4.3 防范煤与瓦斯突出灾害
煤与瓦斯突出是深部矿井的重大安全隐患,通风系统通过降低地应力与瓦斯压力可减少突出风险。预抽瓦斯是防治突出的核心技术,通风网络需配合抽采系统优化瓦斯压力分布。通风安全管理需建立突出预警指标体系,结合瓦斯涌出量、钻屑量等参数实施动态监测。当监测数据异常时,需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卸压措施,确保作业区域安全,有效防范煤与瓦斯突出灾害。
5. 通风安全管理的体系化建设路径
5.1 构建标准化管理制度
通风安全管理需建立覆盖设计、施工、运维全流程的标准体系,制度设计应明确通风系统技术参数、设备选型标准、监测频次等关键指标。主通风机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性能测试,局部通风机需实现“三专两闭锁”(专用开关、专用电缆、专用变压器,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需建立通风设施档案管理制度,对风门、风桥等设施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运行。
5.2 强化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
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系统运行效能,培训体系需涵盖通风理论、设备操作、应急处置等内容,重点提升人员对通风参数的解读能力与故障诊断水平。通风工需掌握风速仪、瓦斯检测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而技术管理人员则需具备通风网络解算能力。需定期组织通风事故应急演练,检验人员协同作战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3 推进智能化技术应用
智能化通风系统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关键方向,通过部署传感器网络,可实时采集风速、瓦斯浓度、温度等参数,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预测通风系统运行状态。智能通风控制系统可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节风机转速、风门开度,实现动态优化。数字孪生技术可构建矿井通风三维模型,辅助管理人员进行方案论证与风险评估,推动通风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升级。
6. 结束语
通风安全管理是采矿工程安全生产的基石,其价值贯穿职业健康保障、生产效率提升与安全风险防控全过程。随着采矿技术向深部化、智能化发展,通风系统面临的技术挑战与管理要求将持续升级。未来需进一步强化通风安全管理的体系化建设,推动标准化制度、专业化人才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全要素、全流程的通风安全管理体系,可为采矿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实现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提升,推动采矿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晓明 , 王志强 . 煤矿通风系统优化与安全管理研究 [J]. 煤炭科学技术 ,2022,50(03):178-184.
[2] 李华 , 赵建军 . 智能化通风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与展望 [J].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21,48(06):112-116.
[3] 陈刚 , 刘伟 . 深部矿井通风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构建研究 [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0,16(07):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