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旧教材对比及教学适应性研究

作者

李幽兰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300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了系统修订与更新。新教材不仅在知识体系上进行了重组,还更加突出核心素养导向,强调学科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相比之下,旧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但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关键能力方面相对薄弱。新旧教材体系的变化,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组织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新教材理解的深度、教学设计的调整及时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新教材实施效果参差不齐。本文通过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对比分析,总结教学适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适应新教材的有效策略,旨在为教师精准把握教材变化、优化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主要变化对比分析

在内容安排上,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知识体系进行了优化重组,强调从生命观念出发,围绕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态与环境四大模块展开内容编排,更加注重知识内在联系与系统性。相比旧教材,新教材减少了部分过于细节的知识内容,如部分酶作用机制、具体植物激素调控路径等,增加了科学探究、工程思维与跨学科应用内容,如生命工程、环境保护案例分析等,使内容更加符合时代发展与学生认知水平。

在核心素养体现上,新教材紧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与社会责任,内容设计更加强调概念理解、问题解决与科学探究的结合。例如,旧教材中关于“光合作用”的讲解偏重原理与步骤,而新教材则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作为生态系统能量转换基础的科学意义,并通过实验探究深化认知。此外,新教材加强了情境化、任务驱动型学习设计,大量引入真实案例、科研成果、生产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与探究欲望,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

二、新教材实施对高中生物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新教材的实施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了诸多新的发展机遇。它促进了教学理念转变,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促进者转变,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与能力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活动,注重知识整体性与问题导向性,提高课堂的探究性与生成性。这种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契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新教材丰富了教学资源与手段,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材中融入了大量实验探究、情境任务与项目化学习内容,为教师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提供了素材基础。同时,新教材鼓励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如利用网络资源、虚拟实验平台辅助教学,提升课堂的互动性与开放性。

教材更新也带来了不少挑战。部分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不到位,仍以旧教材知识点串讲模式进行授课,未能充分体现新教材的素养导向。新教材内容中探究任务与开放性问题增加,但教师在教学设计与课堂引导方面经验不足,导致探究活动流于表面。学生方面,由于过往学习习惯以接受式学习为主,面对新教材要求的自主探究与高阶思维任务,适应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

三、面向新教材的高中生物教学适应性调整策略

要实现对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的有效教学适应,首先应强化教师对新课标理念与新教材结构的深入理解。学校与教研部门应组织专题培训与集体备课活动,引导教师系统梳理新教材的核心概念框架、内容变化及教学要求,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逻辑结构,避免机械照搬旧有教学模式。

在教学设计上,应围绕核心概念重构教学过程。教师需根据新教材单元结构,设计以问题引领、探究驱动为主的教学活动,如提出科学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应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等,提升课堂的探究性与生成性。针对情境任务与项目化学习的增加,教师应合理整合教学内容,设置分层任务,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避免因探究任务难度过高导致学生挫败感增加。

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教师要善于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与表达,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同时,应合理运用多媒体、虚拟实验平台、在线课程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强课堂互动与体验感,提升教学效果。

四、促进新教材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在全面适应人教版新教材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探索高中生物教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深化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科学前沿的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入前沿科研成果、社会热点问题与生产生活实例,如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碳达峰碳中和等,将生物学知识置于真实情境中,增强学生学习的意义感与使命感。

加强跨学科融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生物学与化学、物理、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密切相关,教师应结合新教材内容,设计跨学科探究项目,如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生态系统调查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整体科学素养。

推进个性化学习与分层教学改革。面对学生水平差异,应根据新教材探究活动设计多样化、可选择的学习任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最大成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导师制指导等方式,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促进学科素养的个性化发展。

结论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内容体系、素养导向与教学资源配置上都实现了重要创新,为生物学科教学改革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新教材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创新课堂组织与评价方式,积极适应教材变化,充分发挥新教材的育人功能。通过系统调整与实践探索,能够有效促进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中学生。

参考文献

[1] 郭丽萍 .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分析与教学建议 [J]. 生物学教学 ,2024, 49(3): 40-42.

[2] 李彦 .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教材体系变化与教学应对策略 [J]. 中学生物教学 , 2024, 40(2): 36-39.

[3] 王艳.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视角下新旧教材比较研究[J]. 生物学通报,2024, 59(4): 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