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盆底康复锻炼结合护理干预对盆腔器官脱垂康复情况的影响研究

作者

孙妍妍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 214026

引言:盆腔器官脱垂很常见,如子宫、直肠、膀胱脱垂;盆腔器官多与产后早期负重、分娩损伤、子宫切除术等多因素相关,临床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改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改善盆底功能障碍表现。为促进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术后康复,多进行盆底康复锻炼,但是康复周期较长。研究发现,在盆底康复锻炼同时,加强护理干预,可以加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康复 [1]。基于此,本文于本院 2024 年 01 月 \~2025 年 01 月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随机选取 68 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盆底康复锻炼结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随机分组,观察组( n=34 ),最小 \~ 最大年龄:最小 \~ 最大年龄:25\~45(39.22±1.87)岁。对照组 34 例患者年龄:26\~46(40.76±1.43)岁。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得到患者家属的支持和理解,通过了伦理委员的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盆底康复锻炼:给患者讲解凯格尔运动知识,促使患者掌握运动方法,通过视频介绍,加深患者的记忆,从而规范凯格尔运动训练。每天锻炼3 次,每次20 分钟。

观察组患者进行盆底康复锻炼同时,加强护理干预:(1)护理人员照顾患者的心理感受,进行情绪安抚,以鼓励为主,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对患者错误的认知行为进行纠正,促使患者树立健康的观念。(2)给患者作系统化的培训,介绍盆底康复锻炼对术后康复的影响,调动患者自主锻炼意愿,促使患者从中获益。(3)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的指导,促使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正确清洗和保护会阴部,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叮嘱患者避免产后过早负重,示范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促使产妇掌握产后母婴健康保健知识。

1.3 观察指标

(1)统计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满意度;(2)比较两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分级;(3)观察患者最大阴道内压、盆底肌收缩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 )表示, P<0.05 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度

2.2 盆底肌肌力分级比较

表 1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表 2 两组患者盆底肌肌力分级对比 (n/%)

2.3 临床指标

表 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3 讨论

盆腔器官脱垂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手术治疗后,让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加速盆底功能恢复。盆底康复锻炼,可以改善盆底肌松弛表现,还能改善盆腔器官脱垂表现。在盆底康复锻炼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提高康复效果[2]。在本研究中。调查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满意度发现,干预后,两组患者中均有非常满意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非常满意占比更高,总满意度达到了 97.0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9.41% ,说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护理干预,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康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种干预方式,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提示盆底康复锻炼联合护理干预切实可行。

盆底康复锻炼,以凯格尔运动为主,吸气时,收紧会阴部、腹部,保持 3\~5s 后,呼吸放松,重复练习,可以改善盆腔器官脱垂临床表现。护理干预,主要是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面着手,能够提高患者对盆底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盆底肌肌力分级发现,观察组 I 级、 I 级患者较少,占比低于对照组,Ⅳ级、Ⅴ级患者较多,占比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升观察组盆底肌力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盆底康复锻炼结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盆底肌力。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最大阴道内压、盆底肌收缩时间,分别为( 78.76±12.22 )、( 3.12±1.65 ),和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说明盆底康复锻炼结合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盆底肌收缩能力和肌肉持续收缩能力,有助于促进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锻炼结合护理干预可以增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肌力,能够促使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曹燕萍 . 盆底康复锻炼结合护理干预对子宫脱垂康复情况的影响分析 [J]. 婚育与健康 ,2025,31(01):184-186.

[2] 海影 . 盆底康复锻炼联合护理干预对盆底肌力及子宫脱垂康复情况的影响 [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52(10):1242-1243.

作者简介:孙妍妍,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