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杨美君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215021
摘要: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不少。学科之间分得太开,阅读教学只在语文知识里打转,和其他学科没啥联系,学生没办法把语文知识用到别的地方,思维也打不开。阅读材料基本就是语文教材,没有跨学科的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大家阅读兴趣越来越低。教学方法也比较老套,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没有跨学科互动环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综合能力培养也就落后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本文研究跨学科阅读的办法,把语文和科学、历史等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帮学生建立多元知识体系;创设历史场景、科普情境,让学生更愿意去阅读;开展学科联动分享会、主题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些做法打破学科界限,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给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
一、苔痕上阶绿: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科界限分明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科界限极为明显。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专注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像字词的认读、语句的理解、写作手法的讲解等,而很少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例如,在学习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时,仅从语文的角度分析其语言优美之处,却未与科学学科中关于自然现象的形成原理相结合。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难以将语文知识迁移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或生活实际中。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语文知识的狭小范围内,无法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难以培养跨学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阅读内容单一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材料主要围绕语文教材展开,严重缺乏跨学科素材。教材中的课文虽然经过精心挑选,但数量有限且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求知欲。例如,在文学体裁方面,可能以记叙文、散文居多,而科普类、历史类等跨学科阅读材料较少,学生长期接触这样的阅读内容,容易产生阅读疲劳,降低阅读兴趣。而且,单一的阅读内容无法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无法满足他们对不同领域知识的好奇,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传统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段落结构、中心思想等,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记笔记。这种教学方式缺乏跨学科互动与探究环节,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中。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若只是单纯地讲解诗词的字面意思、创作背景,而不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知识去深入理解诗词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学生就难以真正体会诗词的内涵。在这种被动学习的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草色入帘青:跨学科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策略
(一)知识融合-搭建学科互通桥
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阅读课《火烧云》的教学中,可充分整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从语文角度,引导学生品味文中优美词句,如“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手法,感受火烧云的绚丽色彩,同时,与科学学科结合,深入探究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原理。教师可引入科学知识讲解,由于傍晚太阳角度低,光线穿过大气层时,波长较短的光被散射,而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等得以穿透,从而使云朵呈现出火红的颜色,让学生明白课文描绘现象背后的科学奥秘,拓宽知识视野。此外,还能与美术学科联动,鼓励学生根据对《火烧云》的理解,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火烧云的模样,在绘画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色彩、形状等的感知,强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这样的跨学科知识融合,学生不再孤立地学习语文知识,而是将不同学科知识相互关联,构建起多元知识体系,提升综合素养。
(二)情境创设-开启跨界阅读门
如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课《观潮》时,可创设丰富的跨学科融合情境。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视频资料,同时配上潮水奔腾的音效,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直观感受潮水的磅礴气势,这是融合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手段。自然学科方面,结合课文中对钱塘江特殊地形的描述,教师可以展示钱塘江入海口的地理示意图,讲解喇叭状河口地形对潮水形成的影响,让学生明白大潮背后的地理原理,加深对课文中潮水壮观景象的理解。
从历史文化角度,讲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如苏轼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对自然奇观的惊叹与传颂。组织学生模拟古代文人观潮的场景,身着古装,手持书卷,站在模拟的“江边”,朗诵相关诗词,感受古人观潮的心境与文化氛围。通过这样跨学科融合的情境创设,打破了传统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将语文知识与地理、历史、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紧密相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观潮》这篇课文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探索课文背后丰富的知识内涵,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语文素养。
(三)活动开展-扬起综合素养帆
如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课《爬天都峰》时,可组织丰富多样的跨学科阅读活动。举办学科联动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分享对课文的理解。语文方面,学生分享文中对天都峰险峻描写的语句,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语言生动展现天都峰的雄伟,提升语言赏析能力。
自然科学学科角度,引导学生探讨爬山过程中的身体机能变化,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原因,让学生了解运动与人体生理的关联,将课文中的爬山体验与科学知识相结合。
美术学科参与其中,鼓励学生绘制自己心中的天都峰,无论是峰峦的险峻形态,还是文中描述的“鲫鱼背”等独特景观,都能通过画笔呈现,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与艺术表现力。
此外,还可开展模拟爬山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爬山的艰辛与挑战,体会文中人物克服困难的精神。通过这些跨学科阅读活动,学生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而是将语文、科学、美术、体育等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方位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与综合学习能力,真正实现跨学科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三、结语
跨学科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成效斐然。通过整合知识、创设情境与开展活动,打破了学科壁垒,让语文教学摆脱单一与局限。学生不再孤立学习语文知识,而是在多元学科融合中,拓宽了阅读视野,提升了阅读兴趣与综合素养,语文学习能力显著增强。这一创新模式,为教学革新注入活力,推动教学从传统走向多元、立体。展望未来,需深入探索跨学科阅读与不同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挖掘更多潜在教育价值。在此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跨学科阅读实践,为小学语文教学开辟新路径,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孙燕妮.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题建构模式探索——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耦合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9).
[2]孙凤霞.“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统整路径的新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21(30)
[3]颜欣玮.小学英语跨学科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初探[J].现代教学,2022(Z1):32-33.
[4]吴佳琳.新课标下的小学低段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J].华夏教师,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