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黄松洋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草林镇吉安电力希望小学 343933

引言:

新课改是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更多注重从“人”出发,不再只将学生作为学习的永动机,而是关注学生自身的兴趣。所以在新课改视域下,教育部更加要求教师关注小学生的朗读教学,使得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逐步攀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高度重视朗读教学,教学通常流于形式,导致小学生朗读水平无法得到提升,目前如何高质量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流于形式

首先新课改是教育部下达各个学校的任务,老师必须按照教育部规定对朗读教学进行重视与规划,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教师还是认为朗读并不能够对学生应对考试带来帮助,并没有从实际上考虑朗读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性,甚至对教育部的要求嗤之以鼻,各老师自身的朗读水平都参差不齐,更不能够带动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

其次随着现代网络设施的完善,ppt 等课堂应用软件普遍进入课堂教学,很多老师只将教学内容放映在 ppt 让学生逐句朗读,过于重视学生朗读内容的过程,而忽视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细节和循循善诱的学习步骤,学生像机械式的机器,并不能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熟悉词句,理解文章。

(二)学生缺乏朗读兴趣

首先,读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当下的小学生大多缺乏对朗读的兴趣,其原因一是学生对朗读的不重视,缺乏对朗读最基本的热情与积极性,学生从根本上认为朗读只是学习文章的附加性任务,并不是主角;二是因为学生对朗读天生的胆怯心理,这根本上源于学生朗读基础知识的薄弱,由于课本没有预习或是存在口音缺陷等原因,导致学生不敢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陷,在没有仔细研究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和背景的情况下,学生不知道该以何种语气去表现何种情绪,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学生读课文声音渐弱的情况的原因。

(三)课堂缺乏有效评价体系

学生缺乏对朗读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没有给予学生应有的鼓励,假如学生十分有感情,准确抓住人物性格进行文本朗读,却没有得到老师一句鼓励,那么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会受到重大打击,朗读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工具”而已,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如此的“寡情教育”,老师只注重课堂进度是否达到要求,而忽视了教育本身的人性化,也没有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情绪价值,导致学生朗读的兴趣一再被磨灭。

二、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解决对策

(一)注重朗读内核与技巧

首先真切的做好朗读这个教学环节,我们需要明确朗读的实质是什么。朗读是理解文章内涵的必要环节,只有抓住朗读的核心,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朗读,将冷淡的文字转化为带有情感的声线,才能做到传情达意的效果。其次需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的前提是准确的识别汉字,发音标准,这就要求学生拼音基础扎实;在能够准确认识汉字的基础上,学生还需仔细品读文章的基调,明确文章的总体情感发展方向,在朗读时有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的层次效果。

在新课改的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朗读及技巧的重视达到新的高度。朗读是学生感知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能让学生深切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基调与思想内涵,如朗读《背影》时,学生可以在字里行句间感受父亲的爱,并增强情感共鸣。​科学的朗读技巧需要学生不断练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帮助学生精准把握文本朗读节奏。同时,运用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帮助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注重朗读的技巧,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个人思维发展与审美方面的形成,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二)提升学生朗读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朗读产生兴趣,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当前新课改的视域下,研究提升小学语文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首先,通过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朗读与动画、音乐相结合,为朗读的教材增添多媒体体验。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开展朗读比赛、角色扮演等趣味朗读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与情境模拟中感受朗读的乐趣。此外,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也至关重要,教师要打造班级朗读角,组织晨读、课前诵读等日常活动,让学生浸润在朗朗书声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朗读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语文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课文《草船借箭》时,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去揣摩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人当时的心理特征,了解历史人物的背景和人物特性。而因为学生将自身代入了角色本人,避免了人文相分离的情况,才能发挥学生的共情能力,增加朗读的情感与效果。

(三)建立积极的课堂评价体系

在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建立积极的课堂评价体系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丰富评价主体,打破教师单一评价的局限性,纳入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评价,让学生从被评价者转变为评价参与者,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批判思维能力。其次,制定多元化评价标准,不仅关注朗读、书写等语文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以此来全面衡量学生的个人发展。其实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在完成一段内容的朗读后,学生的内心是渴望获得老师的称赞,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应该注意建立起积极的课堂评价体系。可以在学生结束朗读时带领全班同学一起鼓掌,或是建立奖励措施,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哪怕只是口头上的一句表扬,这样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视域下,新时代教育对于语文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愈加提高,课堂朗读教学并不只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这需要老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寻找能够适用于小学生进步的方法,但切不可操之过急,新课改的效果显现并不在于一朝一夕,而需要逐渐推进与施行,故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邵骅茵. 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J]. 小学生 ( 下旬刊 ),2024,(09):46- 48.

[2] 张晓梅.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J]. 读写算 ,2021,(30):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