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乐审美教育理念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践路径研究
钱先慧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南苑学校初中部 江苏省泰州市 225500
一、音乐教育与审美之间的联系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审美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种通过聆听和理解音乐作品,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一种过程 11] ]。在教师带领学生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之后,他们能够感受到音乐蕴含的感情、音乐在讲故事、音乐能够传承文化,加深了学生对美的体验。同时审美教育也是一环不可或缺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能力。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审美体验,可以使学生调节情绪,培养心理品质,发展个性 ⌊2⌋ 。
二、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育方式陈旧
当前,许多初中音乐教育还处在老的教育模式下,重理论知识轻音乐审美教育。主要表现为老师只管教乐理知识、音乐历史方面的知识等,而忽略了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中所感受到的审美的情感[3]。在很多的音乐课上,老师更多是让学生记住一些比较基础的东西,比如五线谱、音程这些东西,而不是说老师去教学生如何去欣赏作品,如何去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因此我们亟待要更新教学观念,重视音乐美育,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情。
(二)音乐教学定位的模糊限制了学生审美发展
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审美教育没有得到明确的定位,导致这一重要内容无法得到有效贯彻。从音乐教学的目标来看,就是让学生通过音乐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及情绪上的表达,但是在现实的音乐课堂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对于教学目标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他们往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上,而对于如何将审美教育融入到系统的教学目标中去,却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音乐课程考核方式通常只是偏重于理论知识方面是否掌握得当,而忽略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所蕴含情感的感知与美学认知情况的把握,这样一种定位就会让学生更注重思考怎么能够通过考试,而不是如何来欣赏和感受音乐之美。一位初中音乐老师上《黄河大合唱》课来说,他更看重学生的音准、节奏对不对,很少指导学生感受歌曲里那种抗战精神和情感力量,这样的教学方向不清的状况没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反应,也就制约了审美能力的发展。
(三)社会大环境的差异性
社会大环境改变对初中生音乐审美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快节奏的生活及多样化流行文化让接触到音乐内容产生极大差别,许多学生喜爱流行歌手的作品,但这些作品通常旋律简单、歌词浅显,缺乏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美学价值。这样的音乐内容虽容易吸引学生,但其音乐审美无积极作用,且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的盛行令学生音乐欣赏习惯趋向碎片,即刻化,他们倾向于快速消费音乐片段,而非静心聆听整首音乐作品。以一些热门短视频平台为例,有很多学生的音乐审美是基于该平台播放的音乐中的一些片段来选择听的,但是这些片段往往不能呈现出完整的歌曲,更无法反映出音乐作品的内涵。社会环境中的这些现象也成为了学校中音乐教育中的问题,使教师在学校中推广审美教育成为一种难题。
三、对中学生音乐审美理念的探究和践行
(一)革新审美教学的思想观念
传统的音乐教育比较偏重知识传授,轻视学生的审美培养,所以教师要把审美体验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重视引领学生对音乐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并欣赏音乐的美。在具体实施时,可以规划丰富多彩的音乐欣赏课程,让学接触到各类风格以及文化根基的音乐作品,包含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及现代音乐等等,从而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及其艺术美感。在此过程中,音乐教育须更加互动而体验性,老师能够采用情景教学,音乐讨论或者小组表演之类的手段,促使学生们参与到实际操作里去,深化他们对音乐的理解。经过这样的实践措施,音乐课堂不再仅仅是音乐知识的教学场所,而是变成培育学生审美能力的平台,推动他们在艺术中取得深刻的情感共鸣和美的体验。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 以学生为主是激起学生的兴趣以及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主要手段。教师需要灵活的教学方式 , 创造出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表达学习环境。教师可设计让学生主导的音乐分享环节 , 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展示与讲解 ,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每学期进行一次“音乐鉴赏会”, 让学生自行选取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经典的曲目甚至是民族的音乐作品 , 在课堂上播放、讲解 , 并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对音乐进行赏析。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并且能让他们感受到各种音乐风格的美妙之处。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到更投入,老师也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到课堂的安排中来,询问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形式的看法,创建出符合学生喜好的音乐课程。在上述的这些行动中,教师始终要顾及到学生们自己的独特性和音乐背景问题,也要关注学生本身在学习时展现出的兴趣所在,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自主参与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提升音乐素养以及审美水准。
(三)教师引导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丰富的课外活动是深化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延伸,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之外获得更多的音乐体验和审美感知。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热爱程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加入校内的音乐团队,如合唱团、器乐队、音乐社团等,定期组织排练及校内外演出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集体协作的喜悦以及音乐创作成功的幸福感。教师要定期举办音乐欣赏会或者音乐分享会,让学生展现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引发学生对不同类别的音乐产生兴趣。除此以外,老师还要带学生走出教室,参加更为丰富的社会音乐活动,例如参观音乐会、歌剧、音乐节等,让学生置身于真正的音乐环境之中,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当地文化特色组织学生参观本地音乐遗迹、博物馆,或者邀请当地的音乐家来做讲座以及互动式工作坊,从而增进他们对于音乐文化的认识。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学生们不仅能从各个侧面体会到音乐之美,而且能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提升审美水准并加强自身的艺术展示能力,做到真正把音乐教育同审美教育融合起来。
四、结语
音乐审美教育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实施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教学上更新理念,明确音乐教学的定位并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的音乐素养进一步提高,并且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和欣赏能力。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并不重视审美教育或者将审美教育放在次要地位,但是审美教育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所以老师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到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创新性、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也要继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教学,将传统的音乐和流行音乐相结合,拓宽学生的音乐审美视野。
参考文献
[1] 胡乃云 . 审美教育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实施路径 [J].教育艺术 ,2024,(03):53.
[2] 马海丽. 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教育实践与研究 (B),2024,(04):51- 53.
[3] 陈水木. 音乐审美教育哲学与音乐实践教育哲学初探[J]. 剧影月报 ,2024,(03):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