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区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对策
李莹
咸阳师范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引言
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文创产业同数字技术的融合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态势,渭城区作为具备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然而其文创产业在数字化转型领域依旧处在摸索时期,对渭城区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并且给出切实有效的策略,这对于全面发掘当地文创的潜在能力、推动产业实现升级、助力区域经济的发展均具备重大的现实价值。
一、渭城区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问题
(一)专业人才短缺,制约转型进程
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渭城区文创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文创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时,需要既精通文创设计又熟稔数字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以及具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专门技能的技术型人才,但渭城区受限于其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的程度,对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强,以致使这类人才出现了严重的短缺状况。当下企业员工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数字化知识与技能培训,因而难以契合数字化转型的要求。此外,当地高校以及职业院校,在有关专业的设定以及人才培育,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不相契合,难以给产业的转型提供足够的人才保障,此情况致使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遭遇人才匮乏的艰难处境。
(二)资金投入不足,影响转型步伐
资金投入不充足在某种程度上对渭城区文创产业往数字化方向转变的进程产生了影响,文创产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用在数字技术的研究开发、设备的更新换代等,然而渭城区的文创企业多数是中小型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金实力比较有限,融资的途径相对比较单一,难以承受高额的数字化转型费用。尽管政府已经设立了专门用于扶持的资金,但这笔资金的规模不大,难以满足众多企业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鉴于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以及不确定性,金融机构针对这类项目所给予的贷款支持程度也相对偏低,这就使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时遭遇了较大困难,进而对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进程形成了制约。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支撑能力不足
渭城区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滞后,支撑能力不足的状况。文创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重要的支撑在于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其涵盖高速且稳定的网络、数据中心等方面,但渭城区有部分区域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得相对滞后,网络速度偏慢、稳定性欠佳,这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数据的传输造成了影响。与此同时,诸如数据中心以及云计算平台这类基础设施的构建也尚不完善,很难契合企业在数据存储、处理还有分析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基础设施发展的滞后状况,使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遭遇技术阻碍,无法全方位施展数字技术所具备的优势。
二、推动渭城区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一)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夯实转型基础
应对专业人才匮乏状况,渭城区需强化人才培育以及引入工作,稳固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变的根基。本地的高校以及职业院校需依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对专业安排加以调整,增添数字文创有关的专业,如数字媒体艺术、人工智能应用等专业,培育既通晓文创知识又具备数字技术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增强和企业之间的协作,推行校企联合的人才培育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政府应颁布更为优厚的人才相关政策,吸引来自外地的高水平数字文创类人才前往渭城区开展创业与创新活动,可借助构建人才奖励基金、提供子女教育的优待等办法,增强对人才的吸引能力。另外,企业也需要强化对现有的员工进行培训,有规律地开设数字化技能的培训课程,进而增进员工的数字化综合素质。
(二)加大资金投入与融资支持,保障转型资金
应对资金投入匮乏的难题,渭城区需强化资金的投入以及融资支撑,以此确保文创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资金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政府应进一步拓展专项扶持资金规模,提升资金的运用效能,着重对具备发展潜能的数字化文创项目给予支持,与此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增强对文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信贷扶持强度,研发契合文创企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例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等,从而降低企业获取融资的难度。另外,倡导社会资本投身文创产业的数字化变革进程,借助创设产业投资基金、吸纳风险投资等手段,为企业的融资途径进行拓展,企业自身同样需要主动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对接工作,提升资金的筹集本领。
(三)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支撑能力
完备数字基础设施,增强支撑效能,是促使渭城区文创产业达成数字化转变的关键保证。地方政府理应增加面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加速开展 5G 网络、光纤宽带这类通信网络的建造与革新工作,扩大网络的覆盖范畴,提升传输的速度,以此保证网络始终维持稳定状态,同时,筹划并建造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基础类设施,给相关企业供应高效且安全的数据存储以及处理服务。此外,促使数字技术和城市基础设施相互融合,为文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创造适宜的条件,企业也应当踊跃投身于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中,依照自身的实际需求构建企业内部的数字化平台架构,进而提高企业数字化运营的整体水准。
(四)优化市场环境与产业链,增强发展动力
对渭城区而言,改善市场环境、优化产业链结构以增强发展的驱动力,对推动文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政府需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坚决且有力地加大对各类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以此保障企业所取得的创新成果,与此同时,严格规范市场的运行秩序,加强市场监管的实际效能,营造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市场竞争环境。另外,政府还应积极主动地发挥引导职能,促使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之间达成高效的协同合作关系,全力推动构建起完整的数字文创产业链体系。可借助构建产业链协作平台,推动在内容创作、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以及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企业彼此展开交流与合作,达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倡导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发挥引领效能,带动中小型企业共同发展,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结论
综上,渭城区文创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依旧遭遇着一系列问题。凭借强化人才培育与引入、增加资金投入以及融资支持力度、将数字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予以完善、使市场环境以及产业链更加优良等策略的推进,有望促使渭城区文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朝着更深入的方向发展。后续需要持续地留意产业发展的动态情形,不断地对策略加以调整和优化,从而达成文创产业高质量的发展目标,为渭城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增添全新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 王晶 .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 商展经济 ,2024,(22):30- 33.
[2]姬长友.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研究[J].大众文艺 ,2024,(03):214- 216.
[3] 姜珊 .“ 互联网 +′′ 时代下的文创产业文化模式创新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 ,2024,(02):100- 102.
作者简介:李莹(1984- ),女,汉族,山东邹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城市品牌形象设计,文创产品设计
2024 年度渭城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计划):AI 新质生产力赋能渭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24VCR K- 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