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创新与实践探索

作者

吉霞

靖边县教学研究室 718500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将整本书阅读提升至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核心位置,标志着其在语文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它不仅是学生语言建构、思维发展与审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载体,更是文化自信建立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如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支撑,导致教学活动呈现零散化状态;教学设计随意性较强,未能充分关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思维受困于单篇课文的惯性模式,使得学生难以形成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意识与有效方法。为破解此困境,教学界亟需探索一种更具系统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教学范式。

一、理论融合:构建整本书阅读教学新范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在结构编排上,巧妙地运用“以文带书”的策略,通过单元内部的文本组元,为学生搭建起由单篇课文(“点”)向同类型整本书(“面”)过渡的桥梁。这种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教学范式,它将单篇的学习与整本书的阅读紧密联结,实现了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方法的自然迁移。

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分析样本,该单元整合了《去年的树》等一组富于想象、风格各异的范例课文,其教学目标共同聚焦于“童话”这一文学体裁,旨在培育学生对想象世界的探索兴趣。单元的教学设计超越了单篇文本的解读,借助后续“我来编童话”的创作实践与“快乐读书吧”的阅读指引(如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将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向更深广的维度。如此序列化的编排构建了一条由“阅读—体验—创作—拓展”构成的完整学习路径,引导学习者自然地完成了从认知吸收到创造性输出的学习进阶,为后续系统性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分阶施策:契合儿童成长节律的教学路径

(一)想象类文本:激发联想与创意表达

针对主要由童话和寓言构成的想象类文本,教材侧重于引领学生领略其充沛的想象力,同时倡导创造性的表达。就像在学习《去年的树》以后,教材提议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留意把鸟儿心情的变化读出来”,并且借助想象填补“鸟儿的内心世界”,这无疑是强化情感体验、深入角色内心的有效方式。在第四单元学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等故事之后,单元习作直接设定为“续写故事”,激励学生依据文本线索,展开大胆且合理的想象。当学生带着从单篇学习中获取的想象与表达经验,进而去阅读《安徒生童话》等整本书籍时,他们就更能够感悟到作者独特的构思,与书中人物达成情感共鸣,由此收获更为深刻的阅读体验。

(二)写实类文本:聚焦观察与精细描摹

当应对《燕子》《荷花》这类纪实性散文时,教材教学的重点转变为带领学生体会文本里细腻的观察以及生动的描绘。课后的练习大多围绕分析作者的观察角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展开。比如在《搭船的鸟》这篇课文里,会要求学生回归文本,找出作者仔细观察的对象以及相关依据。而在《金色的草地》中,借助结构化的练习,引导学生梳理物候的变化,从而认识到作者观察的精准程度。这类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这也是他们日后参与自然笔记、观察日记等整本书拓展性读写活动必不可少的关键技能。

(三)科普与说明文:培养探究精神与逻辑思维

当面对像《纸的发明》《赵州桥》《花钟》《蜜蜂》这类科普或者说明性文章,教学策略着重于信息整合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教材运用流程图、示意图还有表格等方式,助力学生理清说明顺序以及事物间的联系。比方说,在学习《纸的发明》之后,会让学生填写从造纸术发明之前直至技术传播的时间轴图表;而学完《蜜蜂》后,就要求学生以图表形式梳理实验的目的、过程以及结论。这种针对信息开展提炼、归纳与概括的练习,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为关键的是,教会了他们阅读说明性文本的一种有效办法。如此一来,当他们今后接触到更为复杂的科普类书籍时,就能够运用这些方法,主动去构建知识体系。

三、系统保障:完善整本书阅读的支撑体系

(一)“快乐读书吧”的启迪与引导

“快乐读书吧”是教材特意为整本书阅读打造的板块,它不光给出推荐书籍,更关键的是提供了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引。当教材在推荐寓言故事之际,清晰地告知学生:“阅读寓言,首先要把故事内容弄明白,接着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倡导将寓言和生活实际关联起来。这般恰到好处的引导,为学生自主开展整本书阅读点明了路径,防止了阅读流于表面和过于随性。教师应当充分借助这个栏目,把它当作连通课内与课外、开启整本书阅读之门的关键钥匙。

(二)“语文园地”的整合与迁移

“语文园地”作为单元的总结与拓展模块,承载着知识巩固与能力迁移的核心功能,其大量练习设计均与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培养紧密勾连。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交流平台”专题探讨“阅读中预测”策略,阐明可借助题目、插图与文本线索进行预判,为故事类整本书阅读提供了具体的方法论。同样,词语辨析、句式仿写、校对符号运用等基础训练,旨在强化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为进阶的阅读与表达任务提供必要的工具性支持。

四、结语

新课标导向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求教育实践从零散、经验化的模式,向系统性、学理化的育人体系演进。此体系以鹰架理论与儿童发展规律的融合为基石,旨在构建分阶递进的教学路径,从而使教师的引导与促进角色得以精准定位。其目标不仅是激发阅读动机、提升解读与思辨能力,更在于涵养学生的文学底蕴与人文精神,为个体的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根基。

参考文献

[1] 李清清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J]. 文理导航 ,2025(1):82-84

[2] 高羽佳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J]. 文理导航 ,2024(6):55- 57

[3] 马成英 . 基于鹰架理论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当代教研论丛 ,2024,10(9):66-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