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培养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杨林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441300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英语已成为跨文化沟通的关键工具,其应用领域已涵盖经贸、科技、文化等各领域,发挥着巨大的语言工具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外交流、合作愈发密切,各行各业对具备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及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的英语人才需求愈发旺盛。而且,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 (2021 年版 )》也强调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就业导向的基本原则,要求从英语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优化等层面出发,强化英语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导向性,确保学生掌握岗位所需英语技能。对此,基于当下我国各行各业对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需求,以及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文进一步探讨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路径,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一、高职英语的职业能力导向维度
(一)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涵盖听、说、读、写、译等基础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职业岗位中实现英语沟通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外交、教育等领域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要求极高,不仅需要在职业岗位、行业场景下有效理解与处理英语信息,更需要具备英语口语表达,同时体现出较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思维[1]。对此,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施,需要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作为学生的职业能力重要板块,在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包括通过商务英语听力、英语对话、商务信函写作等实践环节,强化语言灵活运用能力,以确保学生适应全球化职场需求。
(二)专业能力与行业知识
英语是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必修课程,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单模块培养,更需要强化英语学科与专业学科知识的连接,根据专业需求融入英语教学,例如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外贸英语、商务函电,理工科学生掌握设备操作术语等。通过开展专业英语背景知识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行业术语和操作流程,使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本专业领域的技能实践、生产活动 [2]。此外,职业能力也应涵盖行业知识维度,需要英语教师将英语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的行业知识、技能进行连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行业场景中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行业领域的各种英语术语与表达方法。
(三)职业综合素质
当前,各行各业不仅关注高职毕业生的硬实力,更重视他们身上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意识、工作态度、执行力、抗压能力等,需要“技术 + 软实力”的复合型职业人才。对此,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团队协作能力、文化自信、创新精神等应成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体系重要组成[3]。高职英语教师进行教学时,选用或编写融入职业素养的教材,确保渗透职业精神、跨文化沟通等核心素养,避免生硬灌输语言知识。创设职场模拟环境,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为国家及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二、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一)职业岗位任务驱动教学,强化英语应用能力训练
职业能力导向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施应突出对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技能,进行语言沟通与跨文化交流。而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他们在完成岗位任务中获得英语技能提升。例如,依托校企合作,从企业中获取英语翻译、撰写训练等要素的岗位任务资源,设计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蓝本的英语技能实训任务,如模拟商务谈判、客户提案撰写等,强调语言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带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会议等互动形式,参与岗位任务完成。在任务实践中,训练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包括:通过角色扮演对话,训练听力理解能力,包括捕捉关键信息、推断意图等。学生在对话交流中,训练他们的英语翻译与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商务报告撰写,训练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本领。
(二)专业特色关联英语教学,开展专业英语技能实践
专业知识、行业术语在高职英语课程中渗透,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变革的关键举措,也是将语言技能与职业技能结合,培养适应国际化工作环境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出路。对此,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施,应寻求专业知识、行业术语等与英语课程的关联,面向学生开展好专业英语教学、行业英语训练指导[4]。如,优化英语教材内容,教材融入建筑、机电、土木等专业领域的常用术语(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导向)和行业标准缩写,确保学生掌握行业语言基础。同时,教师根据学生专业背景调整英语实训内容,例如:机电专业侧重技术术语,酒店管理侧重基础服务用语等。在此基础,依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优势,组织学生每学期前往合作企业进行专业、行业英语的训练,使学生在真实岗位场景中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英语应用能力,夯实学生的职业能力根基。
(三)职业素养渗透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职业综合素质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施中,教师应通过英语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行为习惯,使其成为具备综合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5]。例如,高职英语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将诚信、工匠精神、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融入语言教学全过程。一方面,以真实职场案例为驱动,寻找学生所学专业对应行业的职场中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创新杰出人物等案例。将案例渗透至英语课程的“短文阅读”模块之中。课堂上,通过鼓励学生阅读与了解行业内的职业道德模范,使他们向优秀人物看齐。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强化自身职业道德与认同。另一方面,创新开展“用外语讲中国故事”等特色活动,以及企业实习、项目任务(如工匠人物调研),将隐性素养培养融入显性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心态,培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职业元素,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实际应用价值,树立正确职业观念,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提升职业能力素质。
结束语
总之,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包括他们所学的专业技能、行业知识以及英语语言应用本领,更包含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导向下。高职英语教学实施,需要聚焦对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专业与行业英语能力、职业综合素质等培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加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通过尝试创新引入职业岗位任务驱动教学、行业情境关联英语教学、职业素养渗透英语教学等,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发挥英语的育人效能,为国家及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彦梅 , 赵妍 . 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 [J]. 教师 ,2025(3):77-79.
[2] 申巧锋 . 以”四个做”为中心的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与应用研究——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海外英语 ,2024(6):226-228.
[3] 王乔 , 刘凤芸 . 基于项目分层式教学法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英语视听说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J]. 才智 ,2025(1):113-116.
[4] 安维彧 . 雨课堂“三联动”混合式教学对高职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影响研究——以“职业提升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实践为例 [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4(23):90-94.
[5] 孙晶 , 姜芙林 . “产出导向法”在高职应用英语专业 ESP 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研究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40(9):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