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研究

作者

石俊杰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胡庙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河南驻马店 463000

引言: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一进程对农业经济管理系统性科学性提出更高要求。农业经济管理作为衔接政策落地与产业实践的重要纽带,其效能直接关系到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农民增收潜力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机制层面

城乡二元结构中政策壁垒没有彻底打破,使得农村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持续往城市单向流动,进而加剧农村资源空心化的现象,农业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职能划分不够清晰明确,存在政策执行交叉重叠或者监管真空的状况 [1]。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权责边界模糊,容易出现重复执法或者责任推诿的问题,基层农业管理机构普遍面临人员编制不足且专业能力薄弱的困境,部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甚至被边缘化,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二)产业发展层面

农业产业发展层面管理问题集中体现为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且竞争力不足,农业生产环节依旧以传统散户经营为主,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比较低,造成生产资料采购成本高且标准化生产难推行,与市场需求对接存在明显脱节状况。农产品加工环节深度不够,多数地区仍然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精深加工产品占比相对较低,无法实现农产品价值的最大化目标,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缺少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和加工企业、销售渠道多是短期松散合作,议价能力较弱难以分享产业链延伸增值收益,农业品牌建设比较滞后,缺少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同质化竞争情况严重,优质农产品“优价难出”现象较为普遍。

(三)要素保障层面

在资金要素方面农业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投入而市场化融资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存在不足,涉农贷款审批门槛高且手续十分复杂,还缺乏针对农业特点的风险分担机制,致使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土地要素配置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得还不够完善,流转程序不够规范且价格形成机制不透明,部分地区存在土地撂荒与集约化经营需求矛盾,土地产权保护力度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展缓慢,农民土地财产权益难以得到有效实现。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措施

(一)构建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在制度方面要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此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存在的制度壁垒,并且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来推动,让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能在城乡间双向自由流动,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并优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结构。将资金重点向农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从而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需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并加快制定专项法律,明确农业经济管理权责边界和执行标准,为农业管理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在技术赋能方面要推进农业经济管理数字化转型,建设起智慧农业管理平台来整合资源,把农业生产、市场流通和质量安全等数据资源整合好,以此实现农业全产业链数据的互联互通。推广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针对农业生产环境、作物生长状况以及市场供需变化开展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进而提升农业管理的精准化水平,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扩大农村地区 5G 网络覆盖的范围大小[2]。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政务服务进行深度融合,达成政策咨询、补贴申领和市场信息查询等服务“一网通办”,提高管理服务的便捷性与透明度。

(二)创新农业产业经营管理模式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力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发展壮大,积极鼓励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形式达成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切实加强新型经营主体的规范化建设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努力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全面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培育专业化的农业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耕种收全程托管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等服务以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中的难题。

推动农业产业链往上下游延伸构建“生产 + 加工 + 销售”一体化产业体系,在生产环节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并且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在加工环节大力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并开发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销售环节不断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农超对接、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渠道拓展农产品市场空间。

(三)强化农业经济管理要素保障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涉农金融产品以及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契合农业特点的信贷产品,以此扩大涉农贷款覆盖面 [4]。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并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风险,发展农业保险并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发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提高农业风险保障水平,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领域。通过 PPP 模式、产业基金等形式,吸引工商资本、民营企业等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保障要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并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等服务来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以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进而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

三、结语

上述措施的实施能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整体效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以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聚焦不同区域农业经济管理差异化需求,以及数字技术深度应用带来的管理模式创新情况,为农业经济管理精细化与个性化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房建香.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优化分析[J].山西农经 ,2025,(09):144-146.

[2] 唐兴柱 .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问题及其优化措施——以会泽县为例 [J]. 河北农机 ,2025,(02):163-165.

[3] 徐妍 . 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J]. 河北农业 ,2024,(10):40-41.

[4] 张兆玲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J]. 农机市场 ,2024,(08):88-90.

作者简介:

石俊杰,1978 年 7 月,女,汉族,籍贯: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经济师,本科,

研究方向: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