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基金运行困境下县级公立医院的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
曾莉莉
顺昌县总医院 福建省南平市 353200
一、县级公立医院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医保基金长期失衡,历史债务压力凸显
自 2018 年以来,县级公立医院医保基金收支矛盾持续加剧,累计形成巨额历史债务。从基金结构看,城镇职工医保与城乡居民医保呈现明显分化态势,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亏损占比突出,成为拖累医院资金周转的核心问题。长期失衡的基金状态不仅制约医院正常运营投入,更让县级公立医院陷入“运营难—服务弱—患者少”的恶性循环[1]。
(二)医疗收入增长承压,收入结构亟待转型
在医保控费政策与支付方式改革的双重作用下,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收入持续走低。药品耗材零加成政策全面切断“以药补医”的传统路径,检验检查项目价格下调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次均住院费用设置刚性上限,直接限制老年病、并发症的服务收入;叠加医保智能监管趋严与违规罚款等因素,医保收入缩水问题日益突出。医院收入结构中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偏低,对药品耗材的依赖度较高,收入“含金量”不足的结构性问题显著。
(三)成本刚性持续攀升,财政补助缺口扩大
尽管医保控费倒逼医院强化成本管控,但核心成本的刚性增长态势仍未扭转。人力成本因薪酬待遇提升需求逐年递增;药品耗材成本虽在集采政策下有所缓解,但未纳入集采的特殊药品与高值耗材压力依旧存在;设备维护更新、能耗支出、信息化建设及环境保障等运营成本也持续增加。然而,财政基本补助难以填补医保控费与成本上升形成的资金缺口,成本与收入的倒挂让医院运营空间不断压缩[2]。
(四)结构性矛盾制约发展,资源利用效率偏低
在医保政策设计与就医机制影响下,县级医院面临多重结构性困境。异地就医管理机制缺失导致参保人外流就医需求攀升,县域内医疗资源闲置问题突出;医保报销比例梯度不合理,县域内外报销差异过小,加剧患者向高级别医院的“虹吸效应”,造成服务量与收入不匹配;人口老龄化压力持续加大,老年群体医疗需求增长与慢性病高发推动医保基金支出刚性上升,收支平衡难度不断增加。
二、县级公立医院的应对措施
(一)强化成本精细化管理,提升资源配置效能
医院通过构建全流程成本核算体系,实现精准控费。在人员配置上,依据科室业务量优化人力结构,对重点科室适度增配资源,对低效科室进行整合转型,提升人力使用效率;在物资管理上,严格控制低标准入院与过度医疗,减少不合理处方和耗材使用,规范领用流程以杜绝浪费;在设备管理上,加强采购论证与效益评估,通过资源统筹调配提高现有设备使用率,全方位降低运营成本[3]。
(二)聚焦服务质量提升,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以医疗质量为核心,医院通过设立名医工作室、引入优质医疗资源等方式,让患者在县域内即可享受高质量服务,提升患者留存率。同时,加强手术能力建设,重点提升高难度手术占比,通过技术实力增强巩固区域医疗服务核心地位,从根本上减少患者外流现象。
(三)优化收入结构调整,提高医疗服务收益占比
医院将医务性收入占比作为核心指标,与科室联动挖掘增收潜力。通过分析各科室医疗服务收入明细与病种结构,聚焦优势病种诊疗,在医疗服务项目上精准发力,降低对药耗收入的依赖,稳步提升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医疗服务的含金量。
(四)加强医保合规管理,降低政策执行风险
针对医保政策与支付方式改革要求,医院常态化开展医护人员与管理层培训,确保全员准确掌握医保规则。成立专门医保合规管理部门,强化报销流程审核与全流程监管,定期开展内部自查自纠,及时纠正潜在违规问题,避免因违规导致医保拒付或罚款,保障医保收入稳定。
三、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的建议
(一)优化医保基金拨付机制
严格落实县域医共体建设要求,建立“县域优先、分级保障”的拨付制度。对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统筹费用实行“先拨付、后清算”机制,保障医院资金周转顺畅;对县域外就医费用按“总额预算、比例拨付”原则,结合分级诊疗目标设定差异化比例,引导参保群众优先选择县域内就医,提高本地医疗资源利用率 [4]。
(二)深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建立双向转诊利益调节机制,对规范转诊病例在医保支付标准与基金结算上给予政策倾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参与积极性。依托省级医院对口帮扶机制,加强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危急重症与疑难病症诊疗能力,切实落实“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医改目标。
(三)调整医保报销政策梯度
适当拉开县域内外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差距,扩大县域内就医报销优势,通过经济杠杆引导参保人在本地就医,缓解“虹吸效应”。结合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功能定位,设置差异化报销比例,构建合理就医层级,促进医疗资源有序流动。
四、结语
县级公立医院面临的生存发展困境,本质上是医保制度与分级诊疗体系协同不足的集中体现。在医保基金运行困难的背景下,县级公立医院需通过强化成本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收入结构等内部改革主动破局,同时依托医保基金拨付机制优化、报销政策调整、风险共担机制建立等外部支持,实现内外协同发力。唯有如此,才能推动医疗资源有序流动与高效利用,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的同时,保障县级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为县域医共体建设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 林自中 . 医疗质量与市级公立医院的困境 [J]. 中国医院院长 ,2024, 20(3):86- 89.
[2] 廖藏宜 , 史佳璐 , 葛惠雄 . 当前公立医院运营困境与应对策略 [J].中国医院院长 , 2024, 20(5):36- 39.
[3] 郑皓阳 . 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基本医疗保险追偿实现的体系化建构 [J].Open Journal of Legal Science, 2024, 12.
[4] 黄宝双 , 包学雄 .” 放管服” 背景下广西异地就医监管的困境与对策 [J]. 社会福利 ( 理论版 ), 2022(6):36- 42.
作者简介:曾莉莉 1972.02.02 女 福建 汉 本科 高级会计师 研究方向 : 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