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策略

作者

王凤梅

河南工程学院

一、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重要途径。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深入研究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从而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体系,而课程思政则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塑造。两者的融合能够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综合素养,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三)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育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和完善,它促使高校教师重新审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向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方向发展,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当前高校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层面,部分教师重专业知识传授、轻思想政治教育,未意识到二者融合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缺乏主动融合意识与行动;课程设计方面,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结合生硬,未充分考虑专业特点与学生认知规律,且课程间思政教育缺乏连贯性与递进性,未成完整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上,部分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高校针对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专项培训少,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评价体系存在缺陷,现有评价体系侧重专业知识与教学效果评价,对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评价缺乏科学标准与方法,指标单一,无法全面考核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和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利于引导融合教学开展。

四、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强化融合意识

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和培训,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引导教师树立“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理念,增强教师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优化课程设计,实现有机融合

① 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高校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内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专业发展历程中的科学家精神、行业领域的社会责任、专业知识应用中的伦理道德等。同时,关注时事热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使思政教育自然融入专业教学。②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高校应统筹规划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明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和内容,形成层次分明、衔接有序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注重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思政教育的递进性,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③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实际项目操作和模拟情景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深刻理解思政元素的内涵,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融合能力

① 开展专项培训: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专项培训,邀请思政教育专家和教学名师进行授课,帮助教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内容包括思政教育理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技巧等方面,使教师掌握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的有效方法。 ② 建立交流与合作机制:鼓励教师之间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交流与合作,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教学观摩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同时,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的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和做法,拓宽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③ 完善激励机制:高校应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完善评价体系,强化融合效果

① 建立多元化评价指标:构建涵盖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考核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价值观、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教师的评价,要综合考量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效果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教学质量。②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思想道德表现和教师教学过程的跟踪与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终结性评价则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准确反映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际效果。 ③ 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根据评价结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完善课程设计,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质量和水平。

五、结论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当前在融合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不足、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但通过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可以有效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晓玲 .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协同融合的策略 [J]. 公关世界 ,2025,(01):94-96.

[2] 王冬梅 .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37(10):88-89+92.

[3] 张猛 , 郭钟慧 , 贾倩 .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39(0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