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作文个性化表达的教学路径
胡利娜
河南周口商水 466100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引言
在中职语文教育体系中,作文教学一直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作文教学多以模板化、模式化训练为主,忽视了个体差异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独特性与思想深度。随着核心素养导向的确立,个性化表达逐渐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构建科学的教学路径,强化审题立意的多元化、写作材料的拓展性与写作结构的自主性,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语言建构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中职学生作文个性化表达的现状分析
中职学生作文个性化表达的现状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特征,其核心问题在于写作主体在审题立意、选材取材、结构建构及语言运用等环节中缺乏自主意识与创造能力,普遍存在审题立意趋同化、写作材料模板化、文章结构固定化以及语言表达模式化的现象,这种高度同质化的作文现状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个性化表达、独立思维训练、创新写作能力培养之间形成了显著反差。从学习动机层面看,部分中职学生受限于语文学习兴趣薄弱、学习动机功利化及语文写作训练缺乏系统性指导,导致其在作文中缺乏主动探索与个性呈现的动力;从学习方法层面看,由于写作教学往往过度依赖范文模仿、套路训练与模式灌输,使得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形成过强的依赖心理,进而抑制了个性化思维的生成;从学习能力层面看,中职学生群体在语言积累、生活观察、思维逻辑等方面普遍存在不足,导致其难以在作文写作中实现语言特色、思想独创和结构创新的融合。此外,写作评价体系的功利化与单一化也进一步加剧了个性化表达的缺失,教师在作文批改中注重逻辑规范与应试技巧,忽视个性化视角、生活化素材与创造性表达的价值,进而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逐渐丧失了表达个性、凸显主体的意识。综上所述,中职学生作文个性化表达现状表现为“缺个性、少创意、弱思维、重模式”的整体格局,这一现实亟需通过审题立意的多元化引导、写作材料的生活化拓展以及写作结构的自主化建构等教学路径加以优化与提升,以促进中职语文作文教学真正实现个性化与创造性的培养目标。
二、中职语文作文个性化表达的教学路径
(一)审题立意的多元化引导路径
在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中,审题立意的多元化引导路径应当成为提升学生个性化表达能力的首要环节。由于中职学生的思维模式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和直接性特征,传统单一化的审题方法往往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扩展与表达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通过审题策略的多维引导实现学生立意的多样化。一方面,应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审题训练示范、思维导图建构、关键语义解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审题中惯性思维的局限,促使其在话题理解、语境把握、立意选择等方面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认知框架。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社会文化语境、历史人文背景、现实生活场景、学科交叉视角等多元维度进行立意的拓展,使其能够在价值判断、审美感知、情感体验、思维逻辑等方面形成差异化的表达路径。此外,还应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比较教学、问题探究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在对比、分析、迁移中生成个性化立意,进而实现作文思想内容的多样性与独创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仅局限于对审题立意结果的评价,而应更加关注学生在审题思维过程中的多向度探索与个性化生成,从而在教学目标层面实现学生自主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整体发展,最终建构符合中职教育特征的多元化审题立意教学模式。
(二)写作材料的生活化拓展路径
在中职语文作文个性化表达教学中,写作材料的生活化拓展路径是促进学生表达独特性与创造性的核心环节。中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文学素养相对有限,往往在写作中存在素材匮乏、内容单一、论证薄弱等问题,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注重通过生活化拓展策略引导学生不断丰富写作材料的来源渠道。一方面,应以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为依托,通过课堂观察训练、课外实践活动、校企合作项目、社会调查研究等教学方式,推动学生将生活体验、社会见闻、职业学习与写作主题相结合,使其在材料选取过程中能够实现从生活实践到语言表达的有效转化。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加强对材料加工能力的训练,注重指导学生对生活事件进行细节提炼、情感升华、逻辑重组与价值提升,使零散化的生活经验转化为具有文学性、思想性和表达性的写作内容。在教学策略上,应通过情境创设教学、体验参与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打破单一化的素材选择,逐步建立起与自我认知、职业学习和社会观察紧密结合的素材储备体系。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形成主动积累的意识,通过写作日记、素材卡片、主题积累本等方式构建个性化写作素材库,进而实现作文材料来源的多元化和表达内容的个性化。
(三)写作结构的自主化建构路径
在中职语文作文个性化表达教学中,写作结构的自主化建构路径不仅是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目标,更是实现个性化表达的关键保障。长期以来,传统语文作文教学往往强调固定化的写作模式与标准化的结构安排,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依赖模板,缺乏自主建构意识,难以形成灵活多样的表达形式。为此,在教学中应当以结构自主化为核心,引导学生在整体布局与局部构思中发挥主体能动性。一方面,教师应通过范文解析、结构对比、框架训练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叙事结构、议论结构、描写结构、抒情结构等多样化的作文组织形式,使其在认知层面具备选择与重组结构的能力。另一方面,应通过任务驱动教学、项目化写作训练、合作探究写作等方式,鼓励学生根据写作主题与表达需求自主设计文章的开端设置、过渡衔接、层次展开与结尾收束,从而实现结构安排与表达意图的高度契合。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整体逻辑的掌控,还应强调段落内部结构的优化训练,如论点支撑、材料整合、语言衔接、情感递进等方面的指导,以提升学生自主组织与灵活运用的能力。此外,应当通过个性化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在作文结构中展现创新性与独特性,打破僵化的程式化表达,逐步形成因题而异、因人而异的写作结构模式。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作文个性化表达的教学路径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元化审题立意的引导、生活化写作材料的拓展与自主化写作结构的建构,全面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与语文素养。该路径的实施不仅能够突破传统作文教学的局限,增强学生表达的独立性与创造性,还能够推动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从而为中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坚实的语文教育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伟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多元路径[J]. 小学生 ( 上旬刊 ),2025,(06):67-69.
[2] 裴庭越 .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语文作文教学提质增效的路径探 究 [J]. 教师 ,2024,(14):24-26.
[3] 朱燕燕 . 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想象与联想 [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