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2025 年湖南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对比 2024 年,洞察命题新趋势

作者

杨孖妍

新晃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419200

一、难度分析

整体而言,2025 年湖南高考历史试卷(以下简称“2025 年湖南卷”)难度相较于 2024 年略有提升。从选择题来看,部分题目由于文言文材料的增加和情境设置的复杂化,导致学生在理解题意和分析选项时难度加大。例如,前 3 个选择题文言文材料涉及到较为生僻的字词和历史典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文言文阅读功底和历史知识储备才能准确理解。非选择题部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题目设问角度新颖,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如第 18 题以 “国球” 乒乓球为主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史,要求学生从政治象征、社会动员、文化认同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时事进行论证,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然而,试卷难度的提升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旨在选拔具有更高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学生,同时也引导中学历史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转变。

二、试卷整体结构

(一)题型分布

2025 年湖南卷在题型设置上延续了传统格局,与 2024 年相比,题型数量和分值分配保持稳定,这有助于考生适应考试节奏,减少因题型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选择题共 16 道,每道 3 分,共计 48 分,占据近半壁江山,依旧是考生得分

的关键阵地。非选择题部分包含 3 道大题,分值分别为 18 分、16 分、18 分,总计 52 分,两篇小论文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知识模块分布

从知识模块来看,2025 年湖南卷涵盖了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其中中国史部分分值占比约 60% ,世界史占比约 40% ,与 2024 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体现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考查的均衡性。在具体知识点分布上,中国古代史侧重考查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内容,如选择题中对秦汉、唐宋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考查;中国近代史聚焦于列强侵略、近代化探索等核心主题;中国现代史关注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发展。世界史方面,古代史考查了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近代史围绕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等展开,现代史则涉及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等重点知识。

三、考查内容

(一)核心素养考查

2025 年湖南卷深入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理念,通过精心设计题目,全面检测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以下通过表格进行梳理,更加直观:

不难看出,2025 年湖南卷在时空观念的基础上,更倾向于对学生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能力的考察。以第 17 题为例,该题围绕长城的历史变迁展开,要求学生对比秦汉长城的战略布局差异,这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时空观念,准确把握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空间信息。同时,题目还要求辨析 “长城害惨欧洲”的谬误,考查学生运用史料实证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以及通过合理的历史解释,破除 “欧洲中心论”,树立正确历史观和文化自信的素养。

(二)基础知识考查

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中许多题目以基础史实为切入点,如对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的考查。例如,第 2、9、12 题,关于西汉时期政治制度、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土地政策以及亚历大远征等题目,都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有准确的记忆和理解。这些题目看似简单,但需要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扎实掌握知识点,避免因基础不牢而丢分。

(三)新增知识点考查

随着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更新,2025 年湖南卷在延续以往考查重点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颖的新增知识点,反映了历史学科在知识考查范围和视角上的拓展。如第 1 题大型地方史诗剧折射的传统观念。大型地方史诗剧《天宠湖南》剧名折射出的传统观念与西周 “敬天保民” 观念契合的考查,这是以往较少涉及的角度。以往对传统观念的考查多直接针对思想流派的核心主张,而此次借助地方文化作品进行关联,考查学生对传统观念内涵的理解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 2 题通过《魏书》中北朝人物籍贯记载方式的史料,考查北朝门第观念盛行的知识点。过去对北朝历史的考查多集中在政治制度、民族融合等方面,从人物籍贯记载这一微观角度考查门第观念,是一种新的命题思路,要求学生从新的史料情境中挖掘历史信息。第 15 题从文化相同性角度分析 19 世纪中期以来拉美民族国家构建的障碍,这在以往世界史对拉美地区的考查中较为少见。以往多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拉美历史发展,此次从文化视角切入,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全面、深入的分析能力。

四、试题特点

(一)材料呈现形式

2025 年湖南卷的材料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文字材料、图表材料、图片材料等。文字材料涵盖了史书典籍、学术著作、档案文件等多种类型,且文言文材料的占比有所增加,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图表材料如第 9 题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晋绥边区等根据地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的调查数据表格,直观呈现历史现象,要求学生能够从数据中发现规律,进行历史解读。图片材料则包括历史地图、文物图片等,如材料题第 17 题,通过展示秦汉长城的地图,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长城的空间布局和战略意义。学生在回答此问时,要细心对比材料中关于汉长城与秦长城的描述,准确提炼出两者的空间差异。秦长城以军事防御为核心,线性连接战国秦、赵、燕长城;汉长城实行 “主动扩张” 策略,向西延伸至河西走廊,增设烽燧、屯田点。粗心的学生可能会遗漏关键信息,如汉长城向西域拓展这一

重要特征,导致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

(二)设问方式

设问方式灵活多样,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既有常规的原因类、影响类、特点类设问,如 “分析 18 世纪英法社会发展差异的原因”、“说明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影响” 等;也有一些创新性的设问,如第 18 题“国球”主题论文,学生在选择切入角度时,要细心理解题干要求,从政治象征、社会动员、文化认同等方面进行分析。例如,在阐述乒乓球外交的政治象征时,要细心结合1971 年 “小球转动大球” 的背景和意义进行说明;在论述社会动员时,要关注1959 年容国团首夺世乒赛冠军对提振新中国国际形象和强化民族凝聚力的作用。还要联系时事,学生要细心关注时事政策文件,如 2025 年启动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金牌历程等标志性事件,并将其与乒乓球运动和国家发展的互动进行联系,导致论述缺乏时效性和说服力。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对历史事件有深入理解,还要能够运用关注社会现实和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进行作答。

五、结论与展望

2025 年湖南卷在继承 2024 年试卷优点的基础上,又在题型分值、试题选材、情境创设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与突破。新增知识点拓宽考查边界,关联现实启迪思考,新题型考查综合素养。未来,湖南历史卷有望持续创新,拓展知识广度深度,融入前沿成果,挖掘本土资源。题型或更丰富多元,难度梯度更合理。本人认为中学教学应转变观念,以历史核心素养为导向,拓展知识,运用多元教学法,强化关键能力训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提升历史学习与应用能力 。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历史)》[S].2024.

3.李良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历史教学,2023(05):3- 10.

4. 王本华.《新高考背景下历史试题命制的趋势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5. 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6.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7.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8.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新高考历史学科命题改革与实践研究报告》[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