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践行工匠精神 打造出版“匠人”

作者

李嘉慧

浙江大学出版社 310000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工匠精神,并精辟阐释了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除了在工业和传统行业中需要坚守和秉承工匠精神之外,图书出版行业也应该传承和践行工匠精神。因为工匠精神代表着对细节的关注、专业的技艺和对工作的热爱,而这些都是现代人在快节奏和浮躁的生活中渴望拥有的品质。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关心工匠人才的培养,礼赞劳动创造, 讴歌工匠精神。2020 年 11 月 24 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工匠精神作出系统深刻的阐述,“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的精神指引,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等为基础性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三、图书出版人如何体现工匠精神

在当代社会中,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重视并应用。文化以书籍为载体传承,出版人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当然也应该学习和贯彻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的态度和要求来做事,来服务社会和读者,以提升图书的质量、推动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鼓励编辑深耕细作,严把图书质量关

工匠精神所具备的严谨专注、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等也能在编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编辑工作需要工匠精神的回归。作为编辑,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意识和开拓创新的勇气,这就是编辑的工匠精神。因为编辑给读者提供的图书不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传递优秀文化的载体。编辑只有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努力培养工匠精神,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

2. 出版发行人员对出版发行业务要求更加复合, 逐步向销售开拓型转变

当下,整个书业渠道变化迅速,图书销售渠道经历多次变革,从线下店面销售到线上平台电商,再到新媒体为主的的直播、短视频带货崛起,销售主阵地不断转移。面对渠道的深刻变革,对发行的挑战难度越来越大,发行岗位的调整转变已迫在眉睫。以前,发行人员的工作项目除了最直接的发货、退货、对账、开票、回款等指标外,客户的日常拜访、项目沟通、相关合作协议、活动等也是日常工作项。当下发行岗位对业务要求更加复合,作为市场一线的工作,发行会更多、更先接触到前端需求市场,触碰业务新形态,不能单一用以前做业务的思维工作,要精耕细作,放眼二级市场,将发行工作下沉。

3. 重视印刷装帧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图书印制质量

印刷装帧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将二者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精美、耐久、隽永的图书精品。图书的内容和设计要通过印刷、装订等环节最终得以体现 , 作为图书出版行业的从业者,我们需要意识到印刷装帧人才更需要具备工匠精神。在图书行业中,印刷环节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书籍的纸张选择,还是印刷效果的展现,都会直接影响读者对于图书的整体感受。一本优秀的图书,需要印刷工匠精心的调整印刷参数,确保色彩的还原度和纸张的质感符合要求。

4. 建立灵活多样的师徒制培养模式,传承工匠精神

尽管融媒体时代不断冲击着传统出版业,一股传承工匠精神的力量仍在出版界蓬勃发展。为了有效传承与发扬出版业的宝贵经验,一些出版机构和专业编辑人员纷纷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师徒培养模式。现代社会虽然可以通过大学教育和培训来传授知识,但师傅言传身教的作用难以完全取代。其次,出版业需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并推广学徒制度。企业通过在内部建立专业培训,聘请资深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导师,将他们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一代。同时,在企业内部打造一系列实践环节和岗位轮换机制很有必要,让员工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出版图书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是践行新时代出版事业工匠精神的关键

随着时代的发展,编辑工作有了新的内涵,但是围绕经济建设出版一大批精品高质量的优秀图书,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奉献一份力量的使命并没有改变。一部精品的问世,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编辑的精细程度,还是从设计的创新和装帧的考究,图书出版者都应力求创新。

1. 选题内容创新

在选题策划上,出版社需加大对图书内容的创新力度。图书选题策划要积极调研市场需求,关注热点话题和前沿领域,挖掘新的创作可能性,以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例如,可以推出那些与时俱进的专题图书,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热门话题,以满足读者对新知识的追求;还可以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密切合作,选题内容更加深入,更贴近读者的实际需求。

在当今社会,读者的需求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针对图书消费者不同的购买动机,编辑在策划图书时需要考虑不同的侧重。如策划文娱性阅读的图书,编辑需要重点考虑受众的数量;策划功能性阅读中的职业考试类图书,编辑要考虑图书购买的目的是考试需求,尽量要为读者提供拓展服务,如网络题库等等。

2. 出版形式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数字化浪潮的席卷,图书出版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籍,图书出版形式也在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开始将图书制作与其他媒体形式结合起来,例如将纸质图书和电子书相结合,提供给读者更丰富的选择。同时,图书改编电影、电视剧、动画等也成为了行业发展的新动力。通过融媒体创新,图书作品的传播范围扩大,读者对作品的认知度也得到了提高。电子书、有声书、短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 让读者体验到了不一样的阅读乐趣。

五、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版工作有了新的内涵,出版社的编辑、装帧、发行营销人才都要根据新情况制定新任务,秉承工匠精神的传统,开拓创新,继往开来。以严谨专注的作风、注重细节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理念制胜未来,赢得广大读者的好评。让我们每一位出版人共同努力,践行工匠精神,为读者提供更多优秀的作品,推动文化的传承和进步,为图书出版事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马永伟著,工匠精神: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魂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2022 年,第15-30 页.

[2] 坚喜斌 申永刚,“工匠精神”在出版行业的传承与创新,[J]《科技与出版》2016 年第 6 期,78-80.

[3] 张新新 . 基于出版业数字化战略视角的“十四五”数字出版发展刍议 [J]. 科技与出版,2021(1):6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