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正畸疗法+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作者

任嘉宝

绿园区王兰口腔门诊部 吉林 长春1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缺牙患者基于正畸疗法+口腔修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选取本院口腔科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80例作为研究观察样本,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在治疗方式上,对照组采取单一性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另结合正畸疗法,观察对比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口腔健康程度。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口腔健康程度评分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口腔健康程度得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正畸治疗结合口腔修复治疗不仅能提升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疗效,还能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程度,进一步体现了联合治疗存在的优势,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关键词:正畸疗法;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临床疗效;口腔健康程度

先天性缺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发育畸形,该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还对患者的面部美观及发音造成不良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交自信。目前,针对先天性缺牙的治疗手段多样,其中正畸疗法与口腔修复是重要的治疗方式[1]。正畸疗法是通过对牙齿位置的调整,为后续修复创造有利条件,能够优化牙列空间分布,协调牙齿之间的关系[2]。而口腔修复则侧重于恢复牙齿的形态与功能,使患者能够正常咀嚼与发音。然而,单独使用正畸疗法或口腔修复,往往存在一定局限性。对此,本研究将探讨正畸疗法+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选取本院口腔科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80例作为研究观察样本,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缺失部位包含:侧切牙15例、中切牙10例、第二前磨牙15分别 15 例;安氏分类包含:Ⅰ类20例、Ⅱ类15例、Ⅲ类5例;缺牙数量区间为1-6颗,平均(3.22±1.21)颗,年龄区间为20-40岁,计算求得该组患者平均年龄为(26.34±3.82)岁;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缺失部位包含侧切牙、中切牙、第二前磨牙分别:14例、12例、14 例;安氏分类包含Ⅰ类、II类、III类:19例、15例、4例;缺牙数量区间为1-6颗,平均(3.43±1.18)颗,年龄区间为20-40岁,平均年龄经计算为(26.17±3.83)岁。以上指标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①经X线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先天性牙齿缺失;②既往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口腔治疗干预;③口腔内先天性缺牙数量不限;④患者本人及家属均充分知晓本研究相关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有口腔外科手术史;②研究涉及的缺牙部位存在拔牙既往史;③合并存在其他颌面部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口腔修复治疗:依据患者牙列实际状况进行取模操作,而后根据所取模型设计并制作与之适配的修复体。修复体制作完成后,为患者佩戴,并利用固定桥对修复体加以加固。佩戴完成后,仔细观察患者牙齿及外观形态,使用牙线检查邻牙关系,完成上述流程后,嘱咐患者于1个月后返回医院进行复诊。

观察组在上组基础上结合正畸疗法:治疗选用杭州美齐科技有限公司的YMQ - Z型号正畸矫正器(注册证编号:浙械注准20202170391)。治疗时,需由专业医务人员协助患者佩戴该矫正器。在佩戴后的治疗周期内,依据患者牙齿移动及矫正进展情况,及时、动态地调整橡皮圈的松紧度。逐步关闭矫正牙间隙,确保牙齿排列整齐有序。期间需要确保矫正器能够完全覆盖患者的健康牙齿,从而为牙齿矫正提供稳定且持续的作用力。与对照组一致嘱咐在1个月后返回医院进行复诊。

1.3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在开展治疗1个月后,将显效、有效、无效3个层级用于表达临床效果,各自的定义为:显效代表了患病对象治疗后牙齿明显修复,且正常咀嚼不受影响,美观度与舒适度高;有效表示患病对象治疗后牙齿情况有所改善,咀嚼功能慢慢恢复;无效表示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2)口腔健康程度对比:将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作为研究评估时段,选取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总分为56分,得分越高则表示口腔健康程度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将与文中相关的数据精准计入SPSS22.0中,应用()予以组间计量资料的表述,经t检验获取结果;应用(%)予以计数资料的表述,经χ²检验获取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由表1所示。

2.2口腔健康程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口腔健康程度评分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口腔健康程度得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由表2所示。

3讨论

先天性缺牙作为口腔领域常见的发育畸形,不仅影响患者口腔咀嚼功能,还对其面部美观与发音造成不良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口腔修复治疗主要聚焦于恢复患者牙齿的形态与功能,无论是固定修复体,如烤瓷牙、全瓷牙等,还是活动修复体,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咀嚼、发音功能,并提升面部美观度。但单独使用口腔修复,若患者牙列基础不佳,将会出现修复效果不稳定、佩戴不适等问题[4]。正畸疗法在先天性缺牙治疗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能通过对患者牙齿施加外力,引导牙齿移动,从而调整牙列的空间分布,为后续修复创造有利条件。然而,无论是哪种治疗方式,单独应用所取得的疗效大多不尽人意。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采用正畸疗法+口腔修复联合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纯采用口腔修复治疗),且观察组口腔健康程度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彰显了联合治疗的优势,原因在于正畸疗法能先对患者牙列进行科学调整,为口腔修复提供更理想的基础,使修复体能够更好地发挥功能,稳固就位。两者协同作用,既能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又能更大程度改善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采用正畸治疗结合口腔修复治疗不仅能提升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疗效,还能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程度,进一步体现了联合治疗存在的优势,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徐昌胤,张欣怡. 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研究 [J]. 临床医学工程, 2024, 31 (08): 911-912.

[2]夏青. 正畸联合口腔修复疗法对先天性缺牙的治疗及临床效果分析 [J]. 系统医学, 2023, 8 (08): 174-177+182.

[3]杨西美. 正畸联合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分析 [J]. 中外医疗, 2022, 41 (13): 57-60.

[4]吴小平. 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J]. 医药前沿, 2021, 11 (17): 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