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探索
范静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文化与教育学院,四川成都
摘要: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AI)赋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优势。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阐明了AI在提升学生口语能力、构建沉浸式学习环境、推动教育公平和助力国家战略等方面的潜力。研究指出,AI技术在个性化教学、及时反馈、资源拓展和教师减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未来应关注技术伦理、数据安全和师生培训,以促进AI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
关键词:AI;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英语口语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长期以来面临诸多挑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等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哑巴英语”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人工智能(AI)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各行各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阐明了AI在提升学生口语能力、构建沉浸式学习环境、推动教育公平和助力国家战略等方面的潜力,为促进AI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期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二、传统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课程改革与技术赋能的推动下逐步发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2.1 学生基础:薄弱与个体差异并存
受区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应试教育导向的影响,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呈现显著差异。中西部地区与一线城市学生在语音准确性、语言流利度及交际能力上差距明显。尽管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和语法基础,但普遍存在“重输入、轻输出”的学习惯性,实际交流中易出现逻辑混乱、中式表达等问题,“哑巴英语”现象依然突出。此外,学生因缺乏语言环境与练习机会,对口语表达存在畏惧心理,进一步抑制了能力提升。
2.2 教学模式:传统方法与创新实践的矛盾
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多围绕教材展开,缺乏真实语境下的任务型活动(如情景模拟、辩论、项目展示)。大班制教学限制了师生互动频率,学生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尽管部分高校引入在线学习平台或AI语音评测工具辅助教学,但技术应用多停留于表层(如语音评分),未能深度融入教学设计与反馈机制,技术赋能效果有限。
2.3 学习动机:工具性导向与内在动力的冲突
学生对口语学习的认知多停留在“应试需求”或“就业门槛”的工具性层面,缺乏跨文化交际的内在兴趣。课堂参与积极性受挫败感影响(如害怕犯错、同伴压力),课外自主练习意愿较低。部分虽尝试通过学分激励或竞赛活动调动积极性,但短期刺激难以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动力。
三、AI赋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3.1 破解传统教学模式局限,实现教学效能升级
传统口语课堂受制于师资力量与时空限制,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AI技术的介入能有效突破师生比失衡的困境,通过智能语音评测系统(如语音识别、情感分析)提供即时、精准的反馈,弥补教师人工反馈的滞后性与主观性。例如,AI可对学生发音错误进行毫秒级定位,并生成可视化分析报告,帮助学生自主纠错。这种“一对一”的精细化指导模式,极大提升了教学效率,使教师得以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转向更高阶的教学设计。
3.2 构建沉浸式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表达动机
“哑巴英语”的根源在于缺乏真实的语言使用场景。AI驱动的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可模拟跨国商务谈判、学术会议等真实语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完成角色扮演、即兴演讲等任务。此外,AI对话机器人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实现拟人化互动,既能降低学生因“面子焦虑”产生的心理压力,又能提供无时限的练习机会。这种低风险、高频率的实践环境,可显著增强学生的表达自信与交际意愿。
3.3 推动教育公平,缩小区域与个体差异
AI技术可通过云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偏远地区学生可借助智能口语APP接入一线城市名校课程,或通过AI自适应系统匹配个性化学习路径。系统根据学生水平动态调整练习难度(如从单词跟读到自由辩论),既避免高水平学生“吃不饱”,也防止基础薄弱者“跟不上”。这种“因材施教”的普惠性,为弥合城乡、校际差异提供了技术支撑。
3.4 顺应教育数字化趋势,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推进智能教育,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必然。口语能力作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亟需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规模化培养。AI不仅能提升教学效率,还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学习规律(如常见语法错误聚类、进步轨迹预测),为教学改革提供实证依据。此外,AI技术助力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直接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化发展战略。
由此可见,在技术革命与教育转型的双重驱动下,AI赋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已非“可选方案”,而是迈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四、AI赋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优势
人工智能(AI)技术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其赋能作用主要体现在多个层面。
4.1 AI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传统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进度,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特点。而借助AI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口语水平、学习习惯和兴趣偏好,智能推荐合适的学习材料和练习任务,实现“因材施教”,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例如,AI口语评测系统可以针对学生的发音问题进行个性化诊断,并提供练习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口语水平。
4.2 AI提供及时、客观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传统口语课堂上,教师难以对每一位学生的口语表现进行及时、详细的评价,而AI智能工具能够实时分析学生的语音、语调、流利度和表达能力,并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3 AI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
传统的口语学习往往局限于课堂时间和教学资源,学生缺乏充足的口语练习机会和真实的语境体验。而借助AI技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口语练习,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在线语音评测、虚拟情景对话、跨文化交流等。这些学习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4 AI技术能够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口语教学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授课和批改作业,而AI技术能够自动化完成一些重复性的任务,例如语音评测、语法纠错、词汇讲解等,从而解放教师的教学时间,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设计、课堂互动和个性化指导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优势。通过剖析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能力、教学模式、师资资源和学习动机等层面存在的局限性,阐明了AI技术破解这些困境的潜力。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未来还需在技术伦理、数据安全、师生培训等方面持续关注与投入,以确保AI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李培云 .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1):120-122.
[2] 李效宽,王文平.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发展[J].科技资讯,2022(9):187-190.
[3] 王娜 .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轻合金加工技术,2020,48(8):72-73.
[4] 赵媛媛. AI赋能中职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性探索[J].校园英语,2024,5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