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及对策研究
曹彤
37030319910703421X
摘要:本研究聚焦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领域,全面梳理常见通病,涵盖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及防水工程,如地基不均匀沉降、混凝土裂缝、屋面渗漏等,深度剖析成因,涉及前期勘察设计欠精准、材料设备把控缺位、人员管理与监管疏漏。进而集成针对性防治对策,从勘察设计优化、材料设备严管到人员监管革新多维度发力。
关键词:住宅建筑;质量管理;通病;防治对策;勘察设计
引言:
住宅建筑作为民众安身立命之所,其质量关乎民生福祉、社会安定。当下,住宅建设规模持续扩张,然而工程质量问题却时有发生,裂缝、渗漏、沉降等通病不仅困扰住户生活,更折损建筑寿命、危及安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一、住宅建筑工程常见质量管理通病梳理
1.1 地基与基础工程通病
地基与基础作为住宅的根基,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地基不均匀沉降堪称一大顽疾,多因地质勘察粗疏,未能精准探明地下复杂土层结构,像软土层、溶洞分布不明,致使设计的基础形式或承载能力计算失准。施工时,若违规无序开挖,破坏土体原有应力平衡,或回填土未分层夯实、土质不佳,就会加剧沉降不均。
1.2 主体结构工程通病
主体结构关乎住宅的脊梁。混凝土结构裂缝屡见不鲜,塑性裂缝常在混凝土浇筑后不久,因表面失水过快、钢筋约束应力集中而生;干缩裂缝源于水泥用量过多、养护期缺水,致使混凝土体积收缩不均;温度裂缝则受外界气温骤变、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积聚影响,内部热胀冷缩与外部约束矛盾激化,裂缝削弱结构刚度,为钢筋锈蚀、耐久性降低埋下伏笔。砌体结构方面,砖缝砂浆饱满度不足是通病,工人砌筑手法不规范,三一砌筑法未落实,致使砂浆填充不实,粘结力差。
1.3 防水工程通病
防水工程失效,住户就陷入渗漏烦恼。屋面防水渗漏多因卷材铺贴时基层潮湿、有灰尘,粘结不牢,热施工时卷材受热不均,产生空鼓、翘边,后续被风掀起或破损;防水涂料涂刷随意,厚度未达标,女儿墙、天沟等节点部位密封胶老化开裂,每逢雨季,屋内天花板布满水渍,墙皮发霉脱落。卫生间防水失效同样棘手,管根、地漏周边防水处理粗糙,未做加强层,防水层在管道穿越处被破坏;防水高度未达要求,淋浴区积水渗过防水层。
二、住宅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成因深度剖析
2.1 前期勘察设计环节短板
前期勘察设计是住宅建筑工程的关键开篇,稍有差池便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质勘察精度欠缺较为普遍,部分勘察单位为压缩成本、赶工期,勘察点布局稀疏,间距过大,如同盲人摸象,无法精准捕捉地下复杂地质全貌。尤其在山地、冲积平原等地质条件多变区域,若仅依赖少量勘察数据,极易遗漏软弱土层、地下暗流或断层等隐患信息。勘察手段单一局限问题突出,过度依赖传统钻探,忽视物探等先进技术辅助,难以及时察觉岩溶洞穴、沙质土层液化潜在风险,致地质报告与实际地层状况偏差显著,误导后续基础设计。设计方案不合理同样不容忽视,部分设计师经验主义作祟,对新规范、新技术跟进滞后,一味套用旧有模板。在结构设计时,力学计算失误频发,未充分考量风荷载、地震力等特殊工况组合,关键节点构造含糊不清,仅纸上谈兵未结合施工现场复杂多变实际,施工队按图作业时困难重重,只能擅自变更,结构稳固性大打折扣,为质量通病滋生埋下祸根。
2.2 施工材料与设备因素
施工材料与设备是工程实体的物质基石,问题丛生。材料质量把控不严乱象丛生,采购环节一味追求低价中标,罔顾材料品质,对供应商资质审查走马观花,劣质水泥强度不达标、钢材含碳量超标或锈蚀、防水材料耐候性差等伪劣建材鱼龙混杂涌入工地。设备选型与维护不当雪上加霜,施工设备购置或租赁时未依工程体量、工艺复杂程度精准匹配,大型工程混凝土浇筑高峰时泵车排量不足,致浇筑中断、冷缝频现。
2.3 人员施工管理漏洞
人员施工管理漏洞仿若建筑质量的蚁穴,隐患无穷。施工人员专业素养不足是沉疴旧疾,大量一线工人未经系统职业培训,仅凭经验蛮干,不懂混凝土配合比科学调配,随意加水致强度波动;砌筑时不遵循组砌规则,砖缝宽窄无度,钢筋绑扎间距混乱,工艺粗糙,毫无质量自控意识,微小失误层层累积成大患。
三、住宅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对策集成
3.1 强化前期勘察设计管理
强化前期勘察设计管理是筑牢住宅建筑质量根基的首要任务。提升地质勘察准确性势在必行,应摒弃粗放式勘察模式,采用多元技术融合策略。除传统钻探精准获取岩芯样本外,充分运用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如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探测等,对地下地质结构进行全方位扫描。加密勘察网点布局,尤其在地质复杂地段,形成密集数据网络,结合计算机三维建模技术,将地层信息直观、精准呈现,为设计提供详实可靠底图。构建勘察数据实时共享平台,设计团队可同步跟进,避免信息传递延误与偏差,确保设计与地质实况无缝对接。优化设计审核机制不可或缺,组建涵盖地质、结构、建筑等多领域专家的评审团队,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辅助设计。利用BIM可视化、模拟性优势,在设计阶段虚拟建造,精准排查各专业碰撞冲突,提前化解诸如设备管线与结构梁柱打架、预留孔洞位置偏差等难题。
3.2 严格施工材料与设备管控
严格施工材料与设备管控是把控住宅质量的关键防线。完善材料质量监管链,源头管控上,建立严苛供应商筛选机制,实地考察生产基地,评估产能、工艺水平及质量管控体系,仅与优质供应商合作。材料进场时,实施双人双检制度,施工方与监理方检验员同步核对质量证明文件,逐批对材料外观、尺寸、物理性能等全面检测,按规范要求见证取样送权威第三方实验室复检,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材料赋予唯一身份编码,全程追溯,一旦发现问题即刻溯源追根,不合格材料坚决清场。
3.3 革新施工人员管理与监管模式
革新施工人员管理与监管模式是保障住宅建筑高质量建成的核心动力。提升施工人员专业能力,工地现场设立培训学校,邀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定期授课,理论教学结合实体样板实操演练,新工人入职先经一周基础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老工人定期复训更新知识技能,推行师徒帮带制度,经验丰富师傅一对一指导新手,传承精湛技艺,培养全员质量责任与工匠精神。健全施工监管体系,赋予监理充分权力,明确失职追责条款,确保旁站监督、平行检验一丝不苟,隐蔽工程验收全程录像留证,关键工序施工前组织技术交底与样板引路,验收合格后方可大面积铺开。搭建信息化监管平台,施工现场关键部位安装高清摄像头,实时图像传输至管理终端,质量问题一经发现线上即时通报,线下整改小组2小时内到场处置,全程跟踪整改闭环,以严密监管网络守牢住宅质量生命线。
结语
住宅建筑工程质量关乎万千家庭幸福,对通病的梳理、成因剖析及防治对策研究意义深远。从地基隐患到防水瑕疵,从前期勘察失误到人员监管疏失,逐一明晰攻克。望业界依循这些成果,强化全流程管控,在勘察设计上精益求精,把紧材料设备关,革新人员管理。让住宅告别质量通病,以坚实品质承载美好生活,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参考文献
[1]刘权兵.住宅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工程质量管理策略探究[J].居舍,2024,(31):145-147+180.
[2]顾飞冲.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及防治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136.
[3]邹书武.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及防治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5):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