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结构化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

黄文颖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

本论文为永安市2023年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基于主题知识结构化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研究,课题立项编号:YAKT2023090

摘要:本文从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现实困境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结构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分析了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包括学生阅读兴趣的缺乏、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以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的脱节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完善课前准备环节的教学设计策略,重点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预习活动、目标设定和教材分析,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探讨了优化课堂实施过程的互动模式策略,强调通过师生互动、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以及灵活的教学活动设计,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模式;高中英语;课堂互动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结构化教学的现实困境

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较低,这与当下高中英语课程内容过于机械化密切相关。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阅读课主要是应试导向,难以真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自主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如以讲解为主,忽视学生主体的参与,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当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教学设计普遍存在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许多教学活动和材料无法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课堂管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难以做到对每个学生的有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未能得到充分考虑,这也使得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辅导和反馈受到限制。

二、完善课前准备环节的教学设计策略

课前准备应注重情境的创设,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的情境或问题,引导学生产生对该主题的兴趣,进而自然过渡到具体的学习任务中。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点,设计不同的预习任务,确保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迅速进入状态,并且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更高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合理的课前准备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也有助于他们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双重提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为例,课前准备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这个单元的核心内容围绕历史和传统展开,涵盖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背景和历史遗产。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进入该主题的学习,教师通过设计一个简短的视频或音频材料,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节日或历史文化活动。比如,播放关于我国春节、英国圣诞节、美国独立日等节庆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知到不同文化的独特性。这种跨文化的引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兴趣,还能够使他们在心里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诸如:“你知道哪些节日和传统?”“这些节日对你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能让学生提前动脑思考,唤起他们对传统和历史的认识,并且让他们意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传统是如何塑造当今社会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为课堂活动做好充分准备,还能够在无形中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教师还需要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尤其是与历史和传统相关的词汇,如heritage、customs、traditions等,帮助学生在进入正式学习阶段时能更加流畅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点。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课堂实施过程的互动模式策略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充当知识的传递者,学生被动接受。然而,优化后的互动模式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发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创造互动的情境、提供多元化的资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同时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听众,他们需要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中,通过分享自己的理解与观点,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有效的课堂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他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课堂氛围,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互动中获得应有的学习体验。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3 THE INTERNET为例,优化互动模式的实施可以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教学设计来完成。在课程引入阶段,教师需要通过展示一组与互联网相关的真实情境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和好奇心,随后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看法与经验。比如,教师需要问:“你觉得互联网给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这个问题既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够为后续的讨论铺垫基础。在课堂的主体部分,教师应当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互联网的利与弊、互联网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等话题。每个小组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讨论问题,如技术角度、社会角度、经济角度等,教师则充当引导者,帮助学生澄清概念,提供进一步的思路。同时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学生的互动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思维的盲点并加以修正。在课堂的后期阶段,教师组织全班进行汇报和交流,每个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根据其他小组的反馈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修正。通过这种多层次的互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互联网的多维度影响,还能在互动过程中锻炼表达与思辨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来增强互动模式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相关词汇和句型后,教师应该设计一个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围绕互联网的相关话题进行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结论:结构化教学模式在课前准备和课堂实施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科学分析,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通过优化互动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语言应用能力。未来,随着教育环境和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结构化教学模式必将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华,杨良雄. 指向结构化知识建构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4(5):60-64.

[2] 魏奶地. 意义建构视域下高中英语结构化阅读教学设计研究[J]. 教师,2024(29):69-71. 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4.29.025.

[3] 仲崇秀. 结构化学习设计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成才之路,2022(13):124-126. DOI:10.3969/j.issn.1008-3561.2022.1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