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探讨
赖敏
萍乡市城镇发展服务中心 邮编:337000
摘要:智能建筑技术在提高建筑舒适性、节能环保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度不高、系统开放性差、前期投资大、运维管理复杂等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探讨智能建筑技术的创新应用,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建筑设施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兴起,标志着行业正向更高效、环保和智能化的未来迈进。这一变革背后是对项目管理效率和质量提升的追求,以及面对成本、时间和环境保护挑战的应对策略。智能建造通过融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等技术,不仅优化了设计和施工过程,还增强了工程的精确度和效率。这些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建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提出了新技术整合和广泛应用的挑战。探索智能建造的应用和潜力,是对技术进步的响应,也预示着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预计智能建造将成为推动行业高效、环保发展的关键力量。
1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首先,项目管理智能化能够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与精度;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能够对工程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避免工期延误,增加投资。其次,项目管理的智能化能够提高项目的质量与安全。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实现施工全过程预测与优化,降低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提高施工安全水平。最后,智能化项目管理技术也能推动绿色施工的发展。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时监测建材、能耗及环境影响,促进我国建设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总之,在建设项目管理中运用智能化管理技术,不仅能提高工程管理效率,而且能提高工程质量,对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建筑工程中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要点
2.1传感与监测技术
通过部署温度、湿度、压力以及加速度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可以实时跟踪建筑结构的变化以及其周边环境的条件。这些传感器被精心布置在建筑物的关键点上,比如墙壁、基础和屋顶,以便观察其承压能力、形变和裂纹等关键指标。同样,在建设过程中,这种监测技术也是极其重要的,它可以评估混凝土的强度、侦测管道漏洞等,进而有效地保障施工品质。随着传感和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工程项目的监控变得更加精细和即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数据支持,还能进行预警,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质量缺陷。这种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智能建造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传感与监测技术将继续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监控解决方案,为建筑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提供坚实保障。
2.2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在智能建设领域内,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为建筑项目的分析与决策提供了突破性的支撑。通过整合并分析庞大的数据集,涵盖了从历史项目记录、材料库到实时的传感器数据等多个来源,大数据技术打造出了一个综合性的信息体系。在这个体系的基础上,人工智能利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详尽的解析和学习,挖掘出有意义的见解和模式,为建筑领域的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和智能解决方案。这种技术的结合运用,不仅能够在建筑设计阶段提供优化方案,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模拟结果帮助设计师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而且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也能够有效地预测和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及时给出预警,从而避免成本溢出和时间延误。此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材料选择、工艺优化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建筑项目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智能分析,项目团队可以选择更适合的材料,采用更有效的施工方法,最终实现项目成本的优化和施工质量的提升。
2.3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
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造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自动化执行那些重复性高、危险性大或要求精度高的任务,极大地提升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效率和质量。在建筑元件的生产、组装和运输过程中,机器人技术的采用带来了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并提升了精准度。例如,自动砖砌机器人能够以高效率完成砌墙任务,这不仅提升了建设速度,还增强了施工的品质。同时,运用如无人机等技术进行建筑检查和巡视,使工程团队能迅速且精确地掌握建筑的实时状况,有效地管理施工的进度和品质。自动化技术同样在建筑设施和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自动化的照明、空调和安全监控系统等,这些智能化的系统不仅提升了建筑的能源效率和舒适度,还增强了其安全特性。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的普及显著减轻了人力劳动的负担,并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与安全水平,进一步推动了建筑行业朝着更高效率和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造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为建筑工程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2.4智能施工与装配
智能建造和装配技术的整合正在根本上转变着传统建筑施工的方法。通过引入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和数字化工具,施工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显著增强。例如,采用自动化砌砖机器人不仅提升了施工的精确度和效率,还大幅降低了对人力的依赖,使得大量砌筑任务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在预制部件的制造与装配阶段,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的运用加速了施工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转型,这不仅大幅缩短了施工周期,还极大降低了人为失误,提高了组装的速度和准确性。此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智能建造领域的运用为施工管理带来了革新,使项目管理团队能够更加精准地监控进度、优化资源分配和质量控制,从而提升了施工流程的协作效率和整体性能。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智能施工与装配不仅提升了建筑工程的生产力,也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5BIM模型质量验收
在验收阶段,利用BIM模型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可以提高质量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在验收模型准备时,施工方提交包括建筑、结构、机电等各专业的BIM模型,模型精度需达到LOD400及以上,涵盖详细的构件信息,如尺寸、材质、坐标等。运用数据分析工具,检查模型中构件的数量、类型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例如,对于一个多层住宅项目,应准确核对梁、柱、板等构件的数量,误差率需控制在1%以内。借助SolibriModelChecker专业软件测量构件的几何尺寸,并与设计规范对比,允许的尺寸偏差为±3mm,如墙厚、柱径等。通过计算构件的体积、表面积等,判断其是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采用模型对比软件,检查不同专业模型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包括硬碰撞(实体相交)和软碰撞(间距不足)。对于复杂的商业建筑,碰撞检测的公差可设定为50mm。通过三维视图和漫游功能,直观查看模型的整体效果和细节,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实际施工成果进行扫描,与BIM模型对比及时发现问题。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建造技术已成为推动建筑行业革新的重要力量。通过在智能设计、施工、监测和能源管理等领域的运用,这些技术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建筑项目的效率与品质,也为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创新,智能建造将继续引领建筑行业向更高效、环保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安全、舒适和绿色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晶.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4,(03):77-80.
[2]李伟娟.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大众标准化,2023,(21):143-145.
[3]罗娴静.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大众标准化,2022,(2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