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环境影响评估
宋庆鑫
370321198510143617
摘要: 本文聚焦建筑工程领域,深入探讨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现状、种类及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具体实践,详细阐述对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量化评估成效,剖析推广阻碍,提出应对策略,旨在推动绿色建筑材料广泛应用,实现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助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建筑工程作为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大户,亟需变革。绿色建筑材料凭借其环保、节能、可循环利用等特性应运而生,成为建筑行业迈向绿色发展的关键要素,对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室内环境质量意义非凡,正重塑建筑工程选材版图。
二、绿色建筑材料概述与分类
(一)定义与内涵
绿色建筑材料,又称生态建材,是指在原料采集、产品制造、使用及废弃处理全生命周期内,具备低能耗、低污染、高性能、可循环等特点,能最大程度减轻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同时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各类建筑材料。
(二)主要分类
1.节能保温材料
如岩棉板、聚苯板、聚氨酯泡沫等,具有优异隔热保温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屋面,有效阻止热量传递,降低建筑采暖空调能耗。以岩棉板为例,其纤维结构含大量空气孔隙,导热系数低,为建筑穿上 “保暖外衣”。
2.可再生材料
包含竹子、再生钢材、再生混凝土等。竹子生长迅速,力学性能良好,可制成竹地板、竹结构框架;再生钢材利用废旧钢铁回炉重炼,减少铁矿石开采与冶炼污染;再生混凝土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加工再利用,节约天然骨料资源,降低建筑垃圾处理负担。
3.环保装饰材料
水性涂料、硅藻泥、环保壁纸等是常见代表。水性涂料以水为溶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极低,相比传统油性涂料,大幅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硅藻泥有独特 “分子筛” 结构,能吸附甲醛等有害气体,调节室内湿度,营造健康居住环境。
三、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实践
(一)建筑结构主体
在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中,新型绿色结构材料崭露头角。如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质轻高强,耐腐蚀性强,可用于桥梁、建筑结构加固,减少钢材用量,降低结构自重,提升抗震性能,且生产过程能耗相对较低。
(二)围护结构
外墙广泛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陶粒砖等,这些材料保温隔热且自重轻,砌筑方便。屋面运用种植屋面防水卷材、太阳能反射涂料,种植屋面防水卷材兼具防水与植物种植承载功能,太阳能反射涂料夏季可反射太阳辐射热,降低屋面温度,减少空调负荷。
(三)室内装修
地面选用实木复合地板、软木地板,既具天然木材质感,又因合理加工利用木材资源,减少砍伐;墙面装饰采用环保壁纸、集成墙面,安装便捷,无污染释放;天花板使用矿棉吸音板,吸音降噪同时满足防火要求,为室内空间提供舒适声学环境。
四、绿色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评估
(一)原材料获取阶段
相较于传统建材,绿色建材优势显著。如以速生木材为原料的产品,树木生长周期短,森林资源可再生;再生材料减少原生矿石、天然骨料开采,降低土地破坏、水土流失风险,保护生物多样性栖息地,从源头削减资源开采对生态的冲击。
(二)生产制造阶段
多数绿色建材生产能耗降低,如节能保温材料生产采用先进工艺,单位产品能耗可比传统保温材料减少 30% - 50%。且污染物排放严控,以水性涂料为例,生产过程 VOCs 减排 80% 以上,减轻大气污染,缓解雾霾形成压力,助力空气质量改善。
(三)使用阶段
节能保温材料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减少能源生产带来的碳排放;环保装饰材料保障室内空气质量,利于居住者健康,降低因病缺勤、医疗资源消耗,间接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减少拆除重建资源浪费。
(四)废弃处置阶段
可循环材料如再生钢材、再生混凝土,回收利用率高,减少建筑垃圾填埋占地与渗滤液污染;部分生物降解材料,废弃后能自然分解,回归生态系统,降低环境负担,实现建材 “从摇篮到摇篮” 的绿色循环。
五、绿色建筑材料应用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某绿色办公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 2 万平方米,定位为低能耗、高舒适办公空间,欲打造绿色建筑标杆,综合运用多种绿色建筑材料实现环保目标。
(二)实施过程
1.结构选型
主体结构部分采用钢框架 - 支撑体系,钢材 70% 为再生钢材,减少铁矿石依赖;楼板选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工便捷,节省模板。
2.围护构造
外墙采用 300mm 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外保温层为 50mm 厚岩棉板;屋面铺设种植屋面防水卷材,种植绿植。
3.室内装修
地面铺设实木复合地板,墙面装饰环保壁纸,天花板安装矿棉吸音板,涂料选用水性涂料。
(三)成效展示
经检测,该建筑全年综合能耗较同类型传统办公建筑降低 35%,室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 95%,装修后室内甲醛含量低于国家标准 80%,建筑垃圾产生量减少 65%,在节能、环保、健康多维度成效显著,彰显绿色建筑材料应用价值。
六、绿色建筑材料推广面临的挑战
(一)成本制约
部分高端绿色建材研发成本高,初期投资大,如新型智能玻璃,虽性能卓越但价格昂贵,令开发商望而却步;且市场规模有限未形成规模效应,单位成本难以下降,阻碍大规模应用。
(二)认知不足
建筑从业者、消费者对绿色建材性能、优势了解欠缺,部分人仍迷信传统建材,认为绿色建材质量不稳定、外观单一,选购时优先考虑价格低廉的常规产品,忽视长期环境效益。
(三)标准规范不完善
绿色建材种类繁多,现有标准对部分新材料性能指标、检测方法规定模糊,各地认证体系不一,导致市场鱼龙混杂,优质产品难脱颖而出,影响推广信心。
七、应对绿色建筑材料推广挑战的策略
(一)成本优化与政策扶持
政府加大科研投入,助力企业研发低成本绿色建材;出台补贴、税收减免政策,对使用绿色建材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生产企业给予优惠,刺激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降成本。
(二)宣传教育提升认知
行业协会、媒体开展多层次宣传活动,科普绿色建材知识;组织建材展览、示范项目观摩,让消费者亲身体验优势;高校建筑专业加强相关教育,培养具有绿色理念的未来从业者。
(三)完善标准规范体系
国家协同行业加快制定统一标准,细化性能、环保指标,规范检测流程;建立权威认证标识,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保障绿色建材市场健康发展。
八、结论
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虽面临挑战,但通过精准施策,提升认知、优化成本、完善标准,将推动其广泛普及,让建筑与自然相融,共创绿色未来。
参考文献
[1] 姜波. 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评价[J]. 汽车博览,2024(14):79-81.
[2] 张元川,刘炳超. 绿色建筑材料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评估[J]. 科海故事博览,2024(18):55-57.
[3] 王劲宏. 绿色建筑理念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广西钦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综合楼工程为例[D]. 广西:广西大学,2008. DOI:10.7666/d.y131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