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初中数学教育探索

作者

谢慧颖

江苏泗洪县明德学校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正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挑战与不足并存,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资源配备、评价体系完善等方面。实践表明,项目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深化家校合作,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实践、问题解决、效果评估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数学教育被赋予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使命。核心素养的融入标志着教学理念的重大转变,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过渡。面对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资源配备、评价体系完善等挑战,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效果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分析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挑战与不足,并探索创新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现状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数学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当前,初中数学教育正逐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向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这种转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尝试将实际问题融入数学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够学会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这种教学内容的转变,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增强了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在教学方法上,互动式和探究式教学逐渐成为主流。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开始利用信息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和数学软件,来辅助教学,使教学更加直观和高效。教学评价方面,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模式正在被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所取代。

现在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开始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全面,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尽管如此,核心素养的融入并非一帆风顺。在实际操作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资源的配备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例如,一些教师对于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缺乏明确的指导和培训,导致教学实践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影响了核心素养培养的普及和深入。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使得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难以准确衡量。

二、初中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挑战与不足

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理念的理解与实践能力存在差异。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对核心素养内涵的深刻理解,或者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有效实施这些理念,导致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资源的不足也是制约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如互动式教学软件、数学实验工具等,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一些地区和学校,由于经费限制,这些资源的配备并不充足,限制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中,考试成绩常被视为衡量学生学业成就的唯一标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捕捉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沟通能力等。这种局限性导致教师难以根据评价结果做出针对性的教学调整,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学生个体差异的忽视,使得教学活动往往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各异的学生。教师需要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以适应学生的多样性,这不仅是一项挑战,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家校合作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

家庭环境和家长的参与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但现实中家校合作的不足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缺乏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合作,会削弱学校教育的效果,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家校合作,提升家长的教育参与度,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实践效果

为了有效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者需要采取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策略,并评估这些策略的实际效果。教学策略的创新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重构上。教育者通过整合跨学科知识,将数学概念与现实世界问题相结合,设计出更具挑战性和实践性的教学项目。这种项目式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能培养其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通过解决实际的工程设计问题,学生能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理解工程原理和技术创新。

教学方法的变革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这些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构建知识体系。在教学评价方面,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是提升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的关键。这种评价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评估。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实践效果的评估则需要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来进行。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分析,如考试成绩、项目完成情况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测试,可以定量地评估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等定性研究方法,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以及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在实施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效果显著的实践。例如,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展现出了更强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实践效果表明,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实施是有效的,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融入标志着教学理念的重大转变,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过渡。面对挑战与不足,创新的教学策略和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关键。实践效果的评估显示,通过项目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未来,持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深化家校合作,将有助于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思远.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 数学教育研究,2023, 35(2): 45-52.

[2] 李娜.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 42(10): 88-95.

[3] 赵刚. 初中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实践与反思[J]. 数学通报,2021, 60(7): 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