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

王秀涛

江苏省泗洪县太平实验学校 江苏宿迁2239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路径。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结合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了几种有效的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路径;教学策略

引言: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出发,探讨这一问题。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根据调查,学生在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后,其学习成效可提高。自主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继续探索和深化知识,而且能够培养他们面对未来挑战的适应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小学生的研究表明,那些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自我监控和调整学习策略的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的表现往往优于那些依赖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创设支持自主学习的环境、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建立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激发学生的潜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显示,尽管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在小学阶段,教师主导的课堂讲授时间平均占到总课时的70%以上,而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的时间则相对较少。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在遇到难题时首先求助于老师或家长,而不是尝试自己解决。这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驱动和探索精神,这与激发潜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相去甚远。此外,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也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构成了障碍。在标准化考试的压力下,教师和学生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分数和考试技巧上,而非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更多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激发他们的潜能。

三、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1.如何在课堂上营造支持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一个支持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关键。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构建知识,因此,教师应当设计富有挑战性且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同伴的协助下,共同完成数学项目,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精神。研究表明,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安全和被尊重时,他们更愿意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应建立一个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到他们的意见被重视,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动机。此外,教师可以运用发现学习理论,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发现数学概念和原理。例如,通过设计数学实验或游戏,学生可以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这种发现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

2.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促进自主学习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促进自主学习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引入智能教育软件、在线学习平台和互动白板等技术,学生能够以更加个性化和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针对小学数学学习的研究表明,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上比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提高了。此外,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教师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节奏下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1.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激发潜能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这种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讨论、分享思路,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例如,一项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的研究发现,当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数学问题时,他们的参与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显著提高。此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还鼓励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来探索数学知识。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兴趣为驱动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来完成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关的项目。例如,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小型的市场调查,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来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PBL,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一个以“设计一个校园花园”为主题的项目中,学生需要计算种植不同植物所需的面积,这不仅涉及到基本的几何知识,还可能需要应用到比例和百分比等概念。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项目式学习还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学会沟通和协作的技能。在数学项目中,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数据收集,有的负责计算,还有的负责结果的呈现。这种分工合作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为了确保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项目任务,确保它们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师可以利用布鲁姆的认知领域分类,设计从记忆、理解到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例如,一个关于“货币管理”的项目,可以让学生模拟开设一家小商店,他们需要计算成本、定价、盈利以及如何处理找零等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项目,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济意识。最后,评估与反馈机制在项目式学习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评估体系,不仅评价学生的最终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总结:

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路径进行研究,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这一领域,不断完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童业云.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中外交流,2021,28(7):1442.

[2]陈爱明.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路径探析[J].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12):68-70.

[3]郭超.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考试周刊,2017(5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