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作者

王雁

磴口县第三完全小学 015200

摘要: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教育受到了重视。对于小学美术课程而言,教师如果想要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则可将民间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利用民间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和文化内涵,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思维。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展开研究,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民间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一、以民间传统故事为引,激发学生兴趣

民间传统真实经历是民间文化重要载体,以生动的叙事、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学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以民间传统真实经历为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致为美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灵感来源。与此同时经过故事讲述,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民间文化魅力,从而主动参与到美术创作中,培养其审美能力、创造力。比如,在小学美术课上,教师以《牛郎织女》这一民间真实经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实践中教师可先利用生动语言讲述故事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索如何用绘画形式表现真实经历中的场景如鹊桥相会、天河阻隔等。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运用色彩、线条等美术元素表达自己的理解,还能融入自己的创意如有的学生画出牛郎织女在星空下相会的浪漫场景,有的则描绘喜鹊搭桥的热闹画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仅掌握绘画技巧还深入理解民间真实经历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达成美术和文化有机结合。

二、借助民间传统工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民间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如剪纸、刺绣、泥塑,它们不仅具有特别的艺术价值而且还蕴含着丰富地文化内涵。基于实际情况分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传统工艺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培养其动手能力、创造力,经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工艺制作过程、文化意义而且强化对传统文化认同感。比如,在剪纸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精美的剪纸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为学生具体讲解剪纸基本技巧、文化内涵如剪纸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象征意义。在实践环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剪制简单地图案如窗花、动物等,经过亲手操作,学生不仅仅掌握剪纸基本技巧而且还体会到传统工艺的精妙之处,有的学生在剪纸过程中加入自己特别的创意如将现代元素同传统图案相结合,创作出新颖地作品,这一教学活动不仅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促进其独创思维发展,也加深学生对民间传统工艺文化理解。

三、利用民间传统色彩,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民间传统色彩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如红色象征吉祥、黄色代表尊贵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运用民间传统色彩,能够强化其审美素养、色彩感知能力,经过对传统色彩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色彩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而且运用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创作出具有文化底蕴的作品。比如,在色彩教学课程活动开展期间,教师以民间传统色彩为主题并向学生介绍不同色彩在民间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教师经过展示民间年画、传统服饰等物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红色的喜庆、蓝色的宁静等色彩特点,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这些传统色彩实行绘画创作,主题为“我的家乡”。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的用红色描绘家乡的春节场景,有的用蓝色表现家乡的宁静湖泊。经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仅学会运用色彩表达情感而且还深入理解色彩在文化中的意义,强化自身的审美素养。

四、结合民间传统节日,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民间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地文化内涵、独特的民俗活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结合民间传统节日,能够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节日的感觉、文化内涵,强化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此外经过美术创作,学生能够将节日文化以艺术形式呈现出来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理解、传承。比如在端午节前夕,教师组织一次以“端午节”为主题美术创作活动。教师一开始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习俗以及相关的文化内涵如屈原的真实经历、赛龙舟、包粽子等。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绘画或手工形式表现端午节的场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有的画出赛龙舟的热闹场景,有的制作粽子手工作品。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而且还经过美术创作表达自己对节日的理解、热爱,强化对传统文化认同感。

五、以民间传统建筑为蓝本,拓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民间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之一,其特别地建筑风格、空间布局蕴含着丰富地文化内涵同艺术价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以民间传统建筑为蓝本,能够帮助学生从视觉和空间角度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经过对传统建筑观察、分析与绘画创作,学生可以拓展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仅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而且还为学生提供将传统文化跟现代艺术相结合的机遇,促进学生重点素养全面发展。比如在一次以“家乡的古建筑”为主题的美术课上,教师一开始经过多媒体展示家乡附近的古建筑如古老的祠堂、古朴地民居以及特别地牌坊等。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建筑结构特点、装饰细节以及色彩运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建筑的特别魅力。而后教师组织学生实行绘画创作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古建筑为主题,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建筑的美感,经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仅学会如何观察与表现建筑空间结构而且还深入理解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他们经过绘画创作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相结合展露自己对家乡古建筑的热爱与尊重。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而且还强化他们对传统文化认同感同传承意识。

结束语

总体而言,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将民间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堂上教师通过落实以民间传统故事为引、借助民间传统工艺、利用民间传统色彩以及结合民间传统节日等教学举措,除了可以充实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之外,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审美素养和文化认同感,这样则可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潘婷.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J].智力,2024,(31):179-182.

[2]曾善江.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J].学生·家长·社会,2024,(4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