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期高职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与管理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曲卉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北京通州 101101

作者简介:姓名:曲卉(1984年3月),性别:女,民族,北京市人,学历:硕士,职称讲师,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单位邮编:101101,研究方向:党建、思政。

摘要:高职学生党员是高职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预备期是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党员成为真正合格党员的必要阶段。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期高职在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与管理面临的困境,其次,基于困境文章深入探讨的高职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以期为高职加强学生党员预备教育和管理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路径

随着社会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展现出新的特点,这为高职在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和管理工作上提出新的要求。而且高职传统的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和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新时期党员发展需求。因此,如何创新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和管理工作,是高职在新时期培养好学生党员的重要课题。

1、新时期高职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与管理工作现实困境

1.1预备期教育方法缺乏创新

教育方法缺乏创新是新时期高职在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和管理上的困境之一。我国高职院校是三年制,党员预备期与学生实习期相重合,但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对此提高重视,对学生党员的预备期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导致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效果不佳。一是大多数学生在新时期都面临着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的增加,但部分高职未考虑学生任务的变化,仍采用传统的线下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党员难以到校学习。二是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党员的预备期教育中,容易忽略实践教育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将党员教育停留在理论层面,削弱学生党员受教育积极性。

1.2预备期教育管理形式化

加强学生党员预备期管理是高职培养学生党员的重要环节,但就目前而言,高职在学生党员预备期管理上存在形式化问题[1]。一是部分高职忽视学生党员预备期管理制度的完善,未将学生党员在实习期管理纳入党员管理制度建设内,致使学生党员在实习期的预备党员管理缺少制度约束。二是部分高职对学生党员的监督考核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健全覆盖学生党员发展全过程的监督考核体制机制,致使学生党员在实习期弱化了预备党员应有的危机感和敬畏感。

1.3预备期教育管理主体不明确

高职三年制的学制模式和顶岗实习,使得高职学生党员的预备期教育和管理呈现分阶段、多主体的特点,这为高职在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和管理工作上带来较大挑战。一是企业和高职院校在党员培养上可能存在教育管理标准和规范不一致问题,然部分高职又没有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协商好流动学生党员的预备期教育管理,造成实习期的学生党员预备期教学管理缺失。二是学生实习流动范围较大,有的企业可能未设立基层党组织,而部分高职又忽视学生党员实习企业了解,导致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和管理存在空档期,影响学生党员成长。

2、新时期高职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与管理工作创新路径

2.1创新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方法

新时期高职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和管理工作,要推动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方法创新,提高预备期教育效果,夯实学生党员理论基础。一方面,高职要立足学生党员实际,革新传统预备期教学方法。为此,高职应认识到现代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鼓励和支持党课教师在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使用腾讯会议、云端课堂、钉钉等平台,实现党课教育内容的重复播放,方便学生党员随时观看,提高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的灵活性。另一方面,高职要提高党员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创新学生党员预备期实践教育方法,强化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成效。对于此,高职要督促党课教师加强与学生党员的联系,全面了解学生党员实习期工作特点以及在实习期对党员预备期教育的需求和意见,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项目式实践、社会考察等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学生党员的实践经验。

2.2完善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管理制度

新时期高职推动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和管理工作创新,需重视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强化学生党员预备期管理[2]。一方面,高职要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管理制度。高职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管理制度是学生党员成长的重要保障,为学生党员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因此,高职必须完善学生党员在预备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制度,以学生党员预备期为基点,结合学生党员实习期情况,科学合理建立高效的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党员在实习期也能实现全面管理。同时,高职要坚持守正创新原则,把握好学生实习工作的时代发展变化,与时俱进更新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管理制度,保证预备期教育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高职要完善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管理的监督考核制度。而高职可通过综合考虑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管理实际情况,建立系统化监督考核制度,将学生党员在实习期的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纳入监督考核内容,明确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管理考核标准,强化日常监督,促进学生党员在预备期实现全面发展。

2.3构建校企双主体教育管理模式

新时期高职推进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和管理工作创新,需把握职业教育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和管理的特殊性,积极构建校企双主体的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管理模式。一方面,高职推动构建校企双主体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管理模式,应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学生党员预备期个性化培养方案。对此,高职党支部要积极主动联系企业党支部,通过指派学校和企业各一名正式党员共同担任学生党员培养联系人、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定期组织学生党员进行交流谈心、参加党内组织活动等。全方位了解学生党员在预备期与实习期的思想状况,进而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共同培养合格的学生党员。另一方面,高职要善于创建临时党小组,为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管理创造条件。为此,高职可基于企业允许,组织党员教师或是企业党员,于企业中成立临时党小组,指导学生党员在实习期的预备党员教育和管理,确保学生党员预备期实现全过程教育和管理,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和政治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和管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在新时期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视度,通过创新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方法、完善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管理制度、构建校企双主体教育管理模式,加强学生党员预备期全过程教育和管理,提升学生党员党性修养。

参考文献

[1]张文琴.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和管理工作机制探究[J]. 才智, 2024, (18): 13-16.

[2]胡旭红. 高校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和管理工作机制探究[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 29 (06):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