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双减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作者

米永霞

府谷县第五小学 719400

摘要:“双减”政策的核心在于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以及校外辅导的负担,以促进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并推动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在此情形下,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变得尤为关键。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及创新思考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基于双减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中的高效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来最大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热情的一种方法论。为了响应“双减”政策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寻求新颖的教学策略,比如运用多媒体工具、游戏化学习方式以及小组合作等形式,以此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强化其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基于双减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意义

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每节课都会运用创新、适宜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表达。这不仅保证了学生知识构建的效果,还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奥妙与价值,从而充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会运用各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在课堂中深入学习与感悟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高质量学习。这样一来,学生课下巩固学习时间缩短,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助推学生多领域学习与发展。

二、基于双减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情境化教学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更容易接受直观化的学习内容。“双减”政策下的数学教学,教师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情境创设方式辅助教学,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知识,从而实现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可以在课上模拟生活片段,使学生在直接观察生活、参与生活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理念,明确数学学习的价值。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生活经验进行知识解读,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记忆,从而为其未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奠定基础。

以“小数除法”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购物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模拟一个超市购物的场景,准备一些标有价格的商品(如文具、零食等),并设定一个固定的购物预算。然后,让学生扮演顾客的角色,在预算范围内选购商品,并计算每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总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小数除法的概念,比如计算每样商品的单价(如果购买多件商品,则需要用总价除以数量),或者计算用有限的预算能购买多少数量的商品(用预算除以单价)。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解读这一数学知识。比如,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购物情境,或者让他们分享自己在使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经验。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小数除法的含义和应用,还能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游戏化教学

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过程是符合“双减”方针的有效途径之一,它通过创造一个既有趣又具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进而增强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热情。当老师把数学知识巧妙地嵌入到游戏中时,就能创造出吸引人的学习场景,从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借助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探索中去,不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促进了个人主动性的发挥。

以“可能性”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抽奖游戏”,准备一些写有不同奖项的卡片,如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谢谢参与等,并设定相应的中奖概率。然后,让学生轮流抽取卡片,记录每次抽奖的结果,并引导他们计算每个奖项出现的可能性。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还能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计算概率。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如“数学接力赛”,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一系列与“可能性”相关的数学题目,通过团队合作和策略分享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度引入竞争元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使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视觉呈现方式,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直观可感。教师使用图像和动画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象的图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声音和音频资源,增强学习的听觉体验。教师可以录制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思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此外,多媒体技术还能提供丰富的案例,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教师可以设计互动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解答问题、完成任务。这样的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这一几何概念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三维图像技术,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结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其形状和特点。通过旋转、缩放等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结构,从而增强对这两个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动画效果,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和折叠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动画的直观展示,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面是如何展开和重新组合的,从而加深对这两个几何图形性质的认识。

三、结语

“双减”政策下的数学教学强调对课内时间的充分利用,并采用兼具趣味性与实效性的方法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抵触心理,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与应用知识,提升其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积极运用以上的教学策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范静.“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19):108-109.

[2]胡玉蓉.“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4,(0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