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苏醒期恢复情况的影响
蒯会会 吉翔
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 江苏省盐城市 224500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苏醒期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H市第一人民医院行TURP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芬太尼+丙泊酚,对照组采用艾司氯胺酮+丙泊酚。喉罩拔除后每5min评估1次EA发生情况,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情况。记录入室(T₀)、插入喉罩即刻(T₁)、插入喉罩后3min(T₂)、插入喉罩后6min(T₃)、插入喉罩后9min(T₄)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补救镇痛情况、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复苏期间躁动、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噩梦、幻觉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对照组术后EA发生率、最高VAS评分、拔管时间较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最高镇静评分大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阿片类药物麻醉方案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可降低患者苏醒期EA的发生率和术后疼痛评分,且不提高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前列腺电切术;苏醒期躁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常用手术方法,但手术麻醉后的苏醒期躁动(EA)作为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还可能威胁医疗安全。传统麻醉中阿片类药物虽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其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应用。近年来无阿片类药物麻醉方案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对TURP患者苏醒期恢复情况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H市第一人民医院行TURP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年龄50~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无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史;无阿片类药物过敏史。
排除标准:有严重麻醉禁忌症;术前有严重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完成研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麻醉方法
患者术前禁食禁饮8h,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₂)、无创血压(NIBP)、呼吸频率(R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₂)。麻醉诱导:观察组给予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对照组给予艾司氯胺酮0.3mg/kg、丙泊酚2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插入喉罩,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调整呼吸参数维持PETCO₂在35~45mmHg。麻醉维持:观察组采用丙泊酚4~8mg/(kg·h)持续泵注,根据需要追加芬太尼;对照组采用丙泊酚4~8mg/(kg·h)持续泵注,根据需要追加艾司氯胺酮。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丙泊酚泵注,手术结束时停止所有麻醉药物。
2.3、观察指标
(1)苏醒期躁动评估
采用Riker镇静 - 躁动评分(SAS)评估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喉罩拔除后每5min评估1次,直至患者完全清醒。SAS评分1~7分,其中1分为不能唤醒,7分为危险躁动。本研究将SAS评分≥5分定义为躁动。
(2)疼痛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喉罩拔除后每5min评估1次,直至患者完全清醒。VAS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
(3)血流动力学指标
记录入室(T₀)、插入喉罩即刻(T₁)、插入喉罩后3min(T₂)、插入喉罩后6min(T₃)、插入喉罩后9min(T₄)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
(4)其他指标
记录补救镇痛情况、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从停止麻醉药物到患者能够正确回答简单问题的时间)及复苏期间躁动、恶心、呕吐、低氧血症(SpO₂<90%)、噩梦、幻觉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苏醒期躁动情况
对照组术后EA发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2、疼痛评分
对照组最高VAS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3、血流动力学指标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4、其他指标
对照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补救镇痛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4、讨论
4.1、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苏醒期躁动是全身麻醉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不过其具体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晰,推测可能与疼痛刺激、麻醉药物在体内残留、低氧血症以及患者的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存在关联。阿片类药物虽具备出色的镇痛效果,但它所引发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极大地限制了其在苏醒期的应用。在本研究中,采用艾司氯胺酮来替代阿片类药物进行麻醉。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术后苏醒期躁动(EA)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艾司氯胺酮作为一种NMDA受体拮抗剂,不仅具有镇痛、镇静以及遗忘作用,而且其呼吸抑制作用较为轻微,能够有效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几率。
4.2、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对疼痛的影响
疼痛是诱发苏醒期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最高VAS评分低于观察组。这一现象可能与艾司氯胺酮的镇痛功效密切相关。艾司氯胺酮通过拮抗NMDA受体,阻断疼痛信号在神经传导通路中的传递,进而减轻患者术后所感受到的疼痛。
4.3、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在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麻醉管理的关键目标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但这些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具体而言,对照组在插入喉罩即刻、插入喉罩后3分钟、6分钟、9分钟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观察组,这可能与艾司氯胺酮的心血管兴奋作用有关。艾司氯胺酮能够增强交感神经的活性,致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不过,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升高幅度处于可接受范围,并未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
4.4、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对其他指标的影响
本研究还对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补救镇痛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观察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量较小所致,未来有必要开展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同时,两组患者在补救镇痛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无阿片类药物麻醉方案在减少苏醒期躁动和疼痛的同时,并未增加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5、结束语
无阿片类药物麻醉方案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的应用,彰显出显著优势。从本研究结果可知,采用无阿片类药物麻醉方案的患者,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麻醉方案。
苏醒期躁动作为全身麻醉后常见且棘手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它不仅会让患者身体承受额外痛苦,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潜在风险。比如,可能导致伤口裂开、出血,严重干扰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而本研究中的无阿片类药物麻醉方案能有效降低EA发生率,这对于提升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意义重大。
在术后疼痛评分方面,无阿片类药物麻醉方案同样表现出众。疼痛是患者术后普遍面临的问题,严重疼痛会干扰患者休息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本研究发现,采用该麻醉方案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更低,这意味着它能更好地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这对患者早期开展活动和康复锻炼极为有利,有助于患者更快恢复身体机能,减少因疼痛导致卧床时间延长而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值得强调的是,无阿片类药物麻醉方案并未增加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传统阿片类药物虽镇痛效果良好,但常伴随一系列严重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便秘等。呼吸抑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恶心、呕吐等会影响患者术后体验和康复。本研究中,无阿片类药物麻醉方案在降低EA发生率和术后疼痛评分的同时,未增加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这表明该方案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同时,具备更好的安全性。
艾司氯胺酮作为无阿片类药物麻醉方案中的关键药物,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一种NMDA受体拮抗剂,在麻醉中具有多方面优势。在镇痛上,它能通过拮抗NMDA受体,阻断疼痛信号传导,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受;在镇静方面,可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同时,艾司氯胺酮还具有一定遗忘作用,能减轻患者对手术过程的不良记忆,缓解患者心理负担。而且,与传统阿片类药物相比,艾司氯胺酮呼吸抑制作用轻微,大大降低了因呼吸抑制导致的风险,使其在麻醉中的应用更为安全可靠。
不过,也得清醒认识到,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这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小样本研究或许无法全面呈现无阿片类药物麻醉方案在不同人群、不同手术条件下的真实效果。为进一步验证该麻醉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未来需开展更大样本量的多中心研究。多中心研究可涵盖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患者,使研究结果更具代表性和普遍性。通过大样本量研究,能更精准评估无阿片类药物麻醉方案在各种情况下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依据。
此外,未来研究还可进一步探索无阿片类药物麻醉方案的最佳药物组合、剂量调整以及在不同手术类型中的应用效果等。通过不断优化该麻醉方案,提高麻醉质量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麻醉服务,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总之,无阿片类药物麻醉方案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展现出良好应用前景,但还需更多研究来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发龙,李涛,许军.无阿片类药物麻醉用于女性甲状腺手术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5,38(05):790-793.
[2]徐长雄,屠佳惠,刘涛.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苏醒期恢复情况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4,62(35):64-67.
[3]付子健,高满海,曹利荣.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对日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和不良反应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4,56(10):1239-1241+1245.
[4]周维,王凯,舒爱华,等.无阿片类药物麻醉联合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4,40(09):938-943.
[5]杜军旺.纳布啡预防全身麻醉快速诱导中阿片类药物所致呛咳的效果[J].医药前沿,2024,14(22):38-40.
[6]仲洁,廖刃.区域阻滞技术在无阿片类药物麻醉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24,32(06):661-663.
[7]樊泽希.无阿片类药物与阿片类药物麻醉对术后恢复比较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24.
[8]郝聪会.无阿片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D].锦州医科大学,2024.
[9]圣春平.阿片类药物,带你领略神奇的麻醉世界[N].医药养生保健报,2024-02-29(011).
[10]张欣悦,杨峻岭,郝在军.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在围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4,56(02):177-179+184.
[11]姚朋,张丹.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4,33(03):485-488.
[12]曹利荣,高满海,赵志英,等.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在老年腹部外科手术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4,40(01):47-52+96.
[13]沈小露,潘明星.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应用于非插管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分析[J].北方药学,2023,20(09):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