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庞明瑞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双凤中学
摘要: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过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满足需要。初中数学教学也需要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不仅仅只是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要改变过去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来开展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站在数学的视角,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并且能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从而更加有利于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所以在本文中,笔者具体分析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希望能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
前言:在如今的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也需要得到一定的改进。教师不能将课堂局限于教材中,将核心素养作为引领,将单一的知识传输转变为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能力培养的模式。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突破自我,实现跨越式提升,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和意义
(一)内涵
在初中数学学科中,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具备的各项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总的来说,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包括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自学能力等等。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则包括了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以及探索精神,持续学习的动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改变过去以学习成绩为主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的模式。对教学方式进行灵活调整,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1]。
(二)意义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也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采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实际解决。其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核心素养不但提升了他们的学科素养,促使数学学习的效果更好,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生活决策、持续学习能力,提供了更多的动力。从而提升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他们将来能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一)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导入
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学习起来较难。通过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导入。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到数学情境中,对数学的奥秘进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以及综合能力。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有理数”时,其中包括了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这些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理解,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数学历史,将其作为课堂导入。通过新媒体视频课件播放这些内容:在希腊古典文明时期,有理数被广泛应用在测量和几何学中。毕达哥斯拉研究出了比例关系,推导出了勾股定理,并拓展了有理数的概念。后来,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也提出了相应的算法,从而能够求解两个有理数的最大公约数。
然后再导入这样的情境:在冬天的时候,气温降低到零下。比如有一天早上,气温显示为5℃,这个5便属于有理数。在夏天的时候,气温上升到35℃,35也属于有理数。并讲述正数、负数、有理数的定义。用负数表示比“0”低的数,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举例,找出用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2]。通过这种有趣的课堂导入,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建模思维,教师要围绕数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为他们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其不但能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也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的内容时,为了促使学生掌握图像和性质,教师要为他们展示出一个问题情境。“当a取正数、负数或者0时,二次函数的图像会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从而促使学生绘制各种a值下的函数图像,从具体图像中分析一般性质,深化了对二次函数的理解。再让他们根据相应的方法,画出函数的图像,说出其所具有的性质。邀请一两名学生上台展示,教师则进行点评。同时通过配方变形,探索函数这个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等,算出其最小值。
为了促使他们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教师也要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包括抛物运动、计算最大利润等,从而构建相对应的数学模型。比如让学生思考问题:“怎样利用二次函数模型?”引导他们预测某商品的销量和定价之间的关系,同时找到利润最大化的定价策略。通过这样的问题,联系实际生活,促使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构建生活化的情境
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情境。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促使他们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小张准备去操场跑步。学校的环形跑道长度为400m,他需要沿着跑道跑多少周才能达到2000m?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要站在小张的角度,采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问题。假如跑步的总周数为x,从而得出400x=2000,x=5。所以小张要沿着跑道跑5周,才能达到2000m。而且教师也要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出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假如妈妈让你去超市卖水果,你购买了2个苹果以及若干个梨子,其中每个苹果3元,每个梨子比每个苹果少1元。总共花费了10元,那么请算出购买了多少个梨子?这样的学习情境,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代入到方程中。假如购买了x个梨子,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3+(3—1)x=10,最后得出购买了2个梨子[3]。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四)构建实践探究情境
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要求教师为学生构建实践探究的情境。改变过去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进行实际探索,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
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的“概率初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判断这些事件中,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是随机事件?1.加热到100℃时,水沸腾;2.篮球运动员在罚球线上投篮一次,命中;3.人离开水正常生活三个月。
然后为学生展示出两组数字牌,两组分别标注数字1和2。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从中随机抽取两张牌,记录任意两个数字之和分别为2、3、4的频率。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每个小组完成了任务之后,教师要向他们提出问题:“频数和频率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促使他们进行深入探究,并继续进行提问:“若实验次数增长为60、90、120、150甚至180之后,两张牌数字加起来的和为3的频数、频率分别为多少呢?”通过这样的实际探究模式,引导学生对频率进行研究,掌握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同时也构建关于概率的模型,从而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4]。
三、总结与体会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采用趣味的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联系他们的生活经历,促使他们进行实践探究和操作,从而实现对他们学科素养、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长秀.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12):40-42.
[2]韩珍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5,(06):40-42.
[3]吴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5,(05):128-130.
[4]安松.核心素养导向下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04):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