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能力培养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房云芳
宁夏石嘴山市第六中学 邮编:753000
【文章系2024年度宁夏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KT-SW-07-008】
摘要:本文聚焦于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以《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展开研究。阐述了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探讨了通过这两部作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与实践方法,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参考,助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思维能力;《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整本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初中语文推荐阅读的经典名著,以这两部作品为例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对于探索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对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 促进逻辑思维发展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梳理情节发展脉络,分析人物之间的关联以及主题的呈现方式。例如在阅读《骆驼祥子》时,学生要理清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这一过程能锻炼他们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判断能力,从而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1]。
1.2 提升批判性思维
经典作品往往蕴含着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学生在阅读时需要对书中的观点、人物行为等进行思考和判断。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学生可以思考保尔的成长历程中,其行为和选择是否都值得绝对推崇,通过这种思考,学生能够学会质疑,不盲目接受书中观点,进而提升批判性思维[2]。
1.3 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根据书中的描写构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还可能对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等进行想象和再创造。比如读完《骆驼祥子》后,学生可以想象如果祥子在某个节点做出不同的选择,他的命运会如何改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当前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阅读方法指导不足
教师往往更注重对单篇课文的讲解,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不够系统和深入。很多学生拿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名著,不知道如何制定阅读计划、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进行深入思考,导致阅读效率低下,难以有效培养思维能力[3]。
2.2 教学模式单一
部分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采用的模式较为单一,通常是让学生自行阅读后进行简单的情节梳理和主题概括。这种模式缺乏对学生思维的深度启发,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实现通过阅读培养思维能力的目标。
2.3 评价方式片面
在评价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成果时,很多教师主要以书面测试中对名著情节的记忆性考查为主,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表现、阅读感悟等方面的评价。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收获,也不利于激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3基于《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
3.1 制定阅读计划,培养规划思维
在开始阅读《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根据书籍篇幅和学生的课余时间,将阅读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例如,对于《骆驼祥子》,可以设定第一周阅读祥子来到北平到第一次买车的部分,第二周阅读祥子连人带车被抓壮丁以及逃跑后的经历等。在制定计划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时间分配、阅读任务安排等,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规划思维。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不同阶段设定思考任务,如第一阶段思考祥子的梦想及他为此付出的努力,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阅读。
3.2 开展问题探究,提升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围绕两部作品提出一系列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培养逻辑与批判性思维。针对《骆驼祥子》,教师提问:“祥子的堕落仅仅是个人原因吗?社会环境对他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需要梳理书中祥子所处的社会背景,分析各个阶层人物对祥子的影响,从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师提出:“保尔在面对伤病折磨时坚持写作,这种行为是否过于极端,忽视了自身健康?” 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保尔行为的深入思考,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不盲目崇拜书中人物,进而提升批判性思维。
3.3 组织角色扮演与创意写作,培养创造性思维
组织学生进行《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祥子、虎妞、保尔、冬妮娅等角色,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在角色扮演后,开展创意写作活动,如让学生以 “祥子的新生” 或 “保尔的另一种人生” 为主题进行创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为人物构建新的命运轨迹,从而有效培养创造性思维。
3.4 多元评价,关注思维发展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考查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表现。除了传统的书面测试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还增加课堂讨论参与度、阅读笔记质量、创意写作成果等评价维度。在课堂讨论中,观察学生的发言是否有独特的见解、逻辑是否清晰;阅读笔记中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对书中内容的分析角度等;创意写作则重点评价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通过多元评价,全面了解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促进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结论
通过以《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能够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阅读方法指导,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整本书阅读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优势。同时,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将整本书阅读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兴俊. 如何在整本书阅读中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思维能力[J]. 新课程,2021(14):3.
[2]孔梅.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渤海大学,2024.
[3]孟凯漩.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学课程资源,2024,20(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