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者

朱晓炳

河北省宁晋县第二中学

新高考强调对创新能力的考查。数学中创新的方法主要是归纳与类比。创新思维的突出特征表现为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如今的数学考试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应用,而是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意味着,高中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上,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新高考的命题特点和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新高考要求的高素质数学人才。

一、高中数学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意义

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着重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摇篮。基于新高考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秉承人本主义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和反思,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创造者。这是新时代数学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

二、新高考下高中数学学生创新思维性思维培养对策

(一)借助信息技术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不仅是为提高教学效率,更是为探索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前导入,比如通过生动的动画、图表和互动工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这种转变符合教育现代化的趋势,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教学人教A 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期间,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为学生选择优质在线资源,如立体几何微课程、教学视频等,以确保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更为深入了解与认识。但需要明确的是,资源应确保图文并茂,具备生动形象特点,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与计算方式。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利用3D 建模软件,为学生展示基本的立体几何形状,如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并动态展示这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与平面的联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可以尝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如通过给学生戴上 VR 头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一个由各种立体几何形状组成的虚拟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手势或头盔的控制,旋转、放大、缩小这些立体图形,从各个角度观察它们,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所以说,多元化教学手段与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理清知识内容,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二)运用分类讨论展开教学,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分类讨论是极为精妙的教学方式,主要细化文化,确保学生逐一攻克各种子问题,简化复杂的问题。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明确分类标准,针对问题进行有条理、有逻辑地分析,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面对问题有序、清晰思考。分类讨论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这种多角度的思考方式,使学生更快速地找到问题的关键,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进而提出更新颖、全面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教学人教 A 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六章《计数原理》期间,计数原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尤其在概率论和组合数学中,它的应用广泛而深入。想象一个场景:有 5 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和 3 个完全不同的盒子,任务是将这 5 个小球放入这 3 个盒子中,且每个盒子至少放一个小球。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可能会感到困惑,因为小球是完全相同的,而盒子却各不相同,这无疑增加问题复杂性。但是,如果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问题就会变得清晰明了。首先,可以考虑每个盒子中小球的数量,由于每个盒子至少要有一个小球,因此先给每个盒子放入一个小球,这样就剩下 2 个小球需要分配。接下来,根据剩下的 2 个小球的分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一种情况是,这两个小球放入同一个盒子中,这种情况下,只需要从 3 个盒子中选择 1 个盒子放入这两个小球,即有 C(3,1)种选择盒子的方法。另一种情况是,这两个小球分别放入两个不同的盒子中,这就需要从 3 个盒子中选择 2 个盒子,每个盒子放入一个小球,即有 C(3,2)种选择盒子的方法,而对于小球放入这两个盒子,有A(2,2)种方法。所以,根据分类讨论,总共有 3+6=9 种不同的方法。这个过程既展示分类讨论在计数原理中的应用,也体现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学生也会将问题看得更加简单化,从而实现创新思维能力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过一系列的探讨和实践可以看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更能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学会更加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兴法 . 创新先导 素养导向——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4,(20):96-99.

[2] 刘海英 . 借助创新训练 提升创新能力——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J]. 数学教学通讯 ,2024,(03):80-82.

[3] 杨福志 , 赵丽宏 .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