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爱为底色,做有温度的教育者

作者

宦蕾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丁卯中心幼儿园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幼儿品格塑造的最佳时期。学前教育是幼儿第一次接触规范化教育体系,它不仅需要关注生活技能、社交等能力的培养,更肩负着行为习惯以及品德启蒙的重要职责。在幼儿园教育中,德育工作应当处于核心位置,通过幼儿园品德教育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既是幼教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时代重任。如何有效开展幼儿的德育活动,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已成为当前学前教育待解决的课题。

一、日常活动与游戏中的德育渗透

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最好的方法是将其融入到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在活动中,当幼儿与他人互动时,他们会通过这些游戏的行为逐步理解社会规范,并通过实践形成良好的品质。例如:在我们小二班的角色区,一一和乐乐在玩“幼儿园”的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学着回应同伴的问候语。这种游戏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更在无形中培养了礼仪意识。而在绘本表演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将“谢谢”、“请”等礼貌用语融入情节,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又强化了道德认知。我们在园为幼儿营造自由、平等的活动氛围,让他们可以在快乐中养成诚实、友善、爱护公物等良好品质。

此外,专门性的德育活动同样也很重要。例如:我们幼儿园在举办“悦读节”活动时,就组织幼儿参观图书馆,孩子们通过观察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和读者借书排队的秩序,能够直观的理解到规则的意义,并还学会了爱护图书。通过“我的家乡”主题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地域感。这类实践活动让看不见的道德概念变得具体可见,大大的提升了教育效果。

二、言传身教:教师行为的示范作用

3-6岁幼儿正处于模仿敏感期,学习教师的行为往往是幼儿行为中最常见的。我曾在区域游戏、户外活动中,经常听到孩子说“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这让我深刻意识到给孩子树立榜样的重要性。例如:有一次在孩子洗手时,我发现幼儿将手上的水甩的到处都是,并说到:“老师就是这样的”。于是,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并在全班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个案例说明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榜样行为。从此之后,我严格要求自己,在要求孩子做到之前,自己要先做到,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带给孩子的影响。

三、抓住契机:随机教育的艺术

幼儿园随机教育是指教师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突发性的、即时的事件,进行灵活的行为习惯、品德教育的引导。这种教育方式能够通过实践让幼儿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在生活中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因此,我们教师要敏锐的捕捉教育契机。例如:在晨间谈话时,我们可以邀请假期旅行的幼儿分享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集体感。在吃午餐前,请幼儿讲解今天的菜品,介绍蔬菜的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引导幼儿珍惜粮食。通过分享幼儿洗手的视频,引出水资源短缺问题,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习惯。

在幼儿的品德教育中,我们老师可以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其次,鼓励幼儿进行自主讨论与反思,让幼儿在交流中形成正确认知。最后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幼儿在行动中巩固良好行为。 例如:当发现班级图书被撕破时,教师并未直接批评,而是利用故事讲述的方式制造悬念。教师给幼儿讲述故事,“这本书的故事真有趣,可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咦,这一页不见了,故事接不下去了,该怎么办呢?”幼儿进行讨论:“我们可以修补它!”“不能撕书,要爱护图书。”最后,通过实践教师与幼儿共同修补图书,强化爱护公物的意识。

随机教育是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的,这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教育智慧,就能将普通的生活事件转化为宝贵的教育机会。这种自然、无痕的德育方式,往往比刻意设计的教学活动更能触动幼儿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家园共育:构建德育合力

幼儿的品德教育,如果仅靠幼儿园的单方面努力,是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这时,就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有这很深的持久性和深刻性。目前,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教育,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面是重智力发展轻品德教育,部分家长过度关注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品德养成,导致幼儿出现“双重标准”,幼儿在园时守规则,但是在家任性放肆。

另一方面是教育方法存在差异,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不一致,比如:幼儿园时教师强调分享、合作,而在家庭时,可能会存在过度宠溺的情况,从而削弱教育效果。

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我们还需要家园一致。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表、家长学校、家长群等渠道,及时与家长沟通幼儿的表现,并传授家长一些科学的育儿经验。例如,一次,幼儿在建构区搭建医院时,突然传来了大虫小朋友的哭声,原来大虫和轩轩在搭建完之后玩起了角色游戏,大虫小朋友扮演"病毒",轩轩小朋友扮演医生,轩轩扮演的医生就用积木当作武器"攻击"了扮演"病毒"的大虫,了解事情的原因后,我及时与家长联系一起分析原因,引导孩子理解“医生”与“病毒”的关系。这种家园合作显著提升了教育的效果。

多年在幼儿园的实践让我深知,品德教育是一项潜移默化的长期工程。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以正面激励为主,灵活的运用多种方法,同时整合幼儿园、家庭与社会资源,这样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儿童。